今日延安 今日安塞 今日延长 今日延川 今日子长 今日志丹 今日吴起 今日甘泉 今日富县 今日洛川 今日宜川 今日黄龙 今日黄陵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今日洛川 > 正文

黄天厚土洛川塬 屈明贤

来源:延安日报 2021-03-07 10:35   https://www.yybnet.net/

清晨,沉睡了一夜的太阳舒展着圆润的腰肢,揉揉惺忪的睡眼,拨开薄薄的云雾,露出透着红晕的面庞,将浑身的光与热源源不断地洒向大地,洒向这片黄色的高原。温和的季风打着滚从一马平川的塬面翻入纵横百米的沟壑,覆盖在深厚黄土层表面的微粒迎风飞舞,空气里立时弥漫着泥土的芳香。从陕北大山潺潺流出一条叫洛河的河,在时间的长河里,这条河或遇滚石拦路,或遇干旱洪涝,或涨或落,不舍昼夜,绵绵地浸润着身旁的大地,滋养着“陕北粮仓”。

高原上的人们,带着赳赳秦人的刚烈、血性、豪迈,从远古而来,头顶猃狁部族的猎猎雄风,身披干戈征战的坚固盔甲,一路荡尽历史的尘烟,赋予这一千八百平方公里的高原以灵性以活力以祥和。八十年前,那位余姓专员创办中学教育,以文化惠及子孙,从县城到乡镇,一排排漂亮的瓦房让位学校,从此校园里书声琅琅,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淹没了几代人长长的叹息,父辈的殷切希望从这里飞向辽远的天边。

李新安,这位从中原大地抱回二百株苹果树苗的年轻人,坚信在自家的土地里能使这些村人眼中的“柴棒棒”变出又圆又大的苹果。他早早起床,整地平院,用自己在中原学到的苹果栽培技术,精心设计心中“第一个苹果园”。他用一支竹竿当尺子,土疙瘩当笔,细心地量好行距、株距,在画好的圆圈处挖出一米见方的树坑,坑底再撒上半笼农家肥,一棵棵小树苗被他小心翼翼地栽种在不足七亩的田地里。看着这些可爱的小树苗,他暗暗下定决心,“可别小看这些柴棒棒,将来能结出很好吃的苹果,还要用汽车拉着卖。”那一刻,他的心里已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苹果树,树上已结满了红彤彤的大苹果。他要让这些奇特的树苗长久地长于斯,盛于斯,造福于斯。

七十年了,高原新修公路两旁的苹果园里,欢声笑语,鲜红的苹果映红了农民的脸庞,也映红了果园上的一片蓝天。一颗颗刚从树枝间跳到地上的苹果紧紧依偎成一座座红彤彤的小山。性平味甘、补血益气、生津止渴、开胃健脾,苹果的性情已与这里人们的性情相生相长,这里的人们成就了苹果,苹果也成就了这里的人们。天南地北的客人因这甘甜的苹果汇聚于此,又将这苹果用汽车用火车运到天南地北,甚至坐上飞机轮船漂洋过海,送到了地球的另一边。果真,丰收的苹果不仅欣慰了这位执着一念的年轻人,也甜醉了世代耕种的农民。

这历经剥蚀的黄天厚土,这奇异诡秘的黄土沟壑,这滚滚流淌的洛河,这神奇无比的苹果,这敢于改天换地的人们,这是生我养我的洛川,这是黄天厚土的洛川塬!

深厚的洛川塬,北临广袤的黄土地带,南瞰肥沃的渭水谷底。拥有一座山—相思川,一条河—洛河。一山一水,一静一动。一座山坚韧不屈,一条河温婉和善。山水相间,山因水清,水因山秀。神秘的洛神宓妃的爱情传说与杨八姐抗金戍边的故事赐予这高原些许浪漫,黄天厚土的洛川塬愈发粗犷而唯美。

古老的洛川塬,记录着百万年间地壳运动和地貌形态的演变。深深的黄土层诉说着古气候、古环境、古地理、古植被以及重要地质事件。黄土滑坡、黄土悬沟、黄土落水洞、黄土桥、黄土柱、黄土墙构造奇特,天然成趣。塬面开阔平坦,站在塬上,吼一嗓子大秦腔,秦声秦韵便风驰电掣般穿透黄土层,穿行于洛川人的耳畔,直达心肺,真有说不尽的酣畅淋漓。

时代的车轮碾过岁月的残骸,荡尽历史的尘埃,轰隆隆地驶入新时代奋进的年轮,一切都令人赏心悦目,一切都鼓足了劲昂扬向上。

你看,那威风的鼓手,一个个头包战巾、背插战旗、腰系战裙、腿扎战带。如古代士卒,如临战阵,粗犷有力,剽悍豪放。无论是刚健的“搓步”,还是柔美的“拧摆”;无论是“白马分鬃”与“蝎子拧尾”,还是“单骑扑阵”与“四壁合围”,他们皆步态稳健,从容应战。洛川蹩鼓的力与美中蕴涵着高原人从未有过的欢畅和言说不尽的幸福,鼓舞着黄天厚土上生长的新一代洛川人奋斗新生活。

勤劳聪慧的洛川人,沿袭着先民的遗风,在这片深邃的土壤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尽地吸纳着来自陕北的豪爽与来自关中的柔和。民风民俗秦声秦韵相融相生,人们用手中的五彩画笔在高原粗皲的纹络里细细描摹出生活的美好。

洛川女人果不负“陕北粮仓”的美誉,她们的智慧在赖以生存的食物上得到完美展现。那用硬糜子在陶制或铁铸的鏊子里摊出的月牙状金黄色的黄黄,那用软糜子千般抚弄再经油锅炸出的松软香甜薄溜溜的油糕,若黄黄里再夹上一两片油糕,软硬相融,咬上一口,嘴角会情不自禁地流出几滴油。还有,那包着红小豆、形似窝窝头的软馍馍,那复杂的工艺如何拿捏,只有洛川女人深谙其奥妙。

那由远古时期的“温鼎”演变而来的洛川火碗,是为征战归来的先民们准备的“家”。窑洞里的温暖,家人的温情,与火碗里滋滋冒着的热气欢迎战士回家。碗中的火塘是放置木炭用于加热的,火塘里燃烧的木炭星火熠熠,余温犹存,猪油腥汤在锅中冒出气泡,油香味好久未光临这个家了。锅中一层一层码放的老豆腐、白萝卜、粉条、红萝卜、黄豆芽,是妻子带领孩子们辛苦劳作的食材,在那最上面的薄如蝉翼的五花肉片上再浇一层油泼辣子,待腥汤渐渐漫过红绿白各色菜蔬,浓郁的香气立时驱走丈夫身上的寒气。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格外珍惜这难得的祥和,稀稀罕罕盘圆腿围于土炕,好好享用这久违的美味。

面食为洛川人一日三餐的主食,洛川面花则当属面食中的艺术之花。面花,也叫花馍,它以鱼龙鸟兽形态逼真的造型,带着美好的祝愿成双成对出现在人们面前。面花的讲究可真多:为新生儿送对栩栩如生的小老虎或小兔子,是祈福孩子如小老虎或小兔子一样活蹦乱跳地生长;为老人送上一对白里透红的寿桃,则表达健康与长寿之情;清明节做的“罐儿”,寓意丰衣足食,人丁兴旺;端午节用红线串起戴在孩子脖颈上的生动的“面鱼”,是为了纪念先人屈子不屈的气节;婚嫁时做的“馄饨”,寄予喜结连理的新人美好祝福;春节时做的“供儿”,主要是用来慎终追远的。面花色彩鲜艳、情趣盎然,深厚的黄土文化蕴涵其中,巧夺天工。

洛川塬,这三秦大地的中腰地带,既然坐拥地理上的特殊方位,自然便承接着南来北往的神圣使命。洛川县与富县、宜川县交汇的街子河像中国地理坐标秦岭一样,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革命的红白分水岭。向北为红区,向南为白区,洛川塬的人们身处红白交融之地,天长日久“一问三不知”的聪慧便登峰造极,缜密的语言习惯代代相传。

距县城北二十里地的一个普通小村子,偏僻而幽静,名字平常而简单——冯家村。八十年前的某个清晨,太阳的光辉普照大地,村里一家私塾的学生因重要客人来访而被放假数日。群贤毕至,一代伟人与他的战友们来到这里,披星戴月,在这家私塾的一孔窑洞里,于中华民族存亡之际,精心为中国老百姓绘制出一幅清晰的抗日救国路线图。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私塾大门外槐树上拴着的几匹白马养足精神迎着朝阳嘶嘶鸣叫,准备迎接它的主人踏上新的征途。这家私塾的女主人比往日起得更早,头戴手帕,腰系围裙,窑里窑外顾不上停歇。她唤出儿媳,心里早就打算着她的“洛川大灶”,今天要变出更多花样来招待这群中国最优秀的“老师”们。她高兴地拿出飘着豆香的卤水豆腐,准备好大白葱和红辣子面,在大铁锅里倒上家里仅有的菜籽油,灶火在风箱的拉动下愈烧愈旺。滋滋啦啦,葱辣油味香气四溢,一大锅煎豆腐摆上土炕,静待客人品尝。一代伟人与他的战友们尽管彻夜未眠,但此时,他们个个倦意全无,神采奕奕,将私塾里外彻彻底底打扫了个遍。过一会儿,放假数日的孩子们将要在这里上课。这群人相信,通过敌后广泛的群众运动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不远的将来,在陕北,在全国,风起云涌之势必将形成。老百姓透过这家私塾的煤油灯已经看到中国黎明的曙光,中国的孩子们也会在干净的学校上课,他们琅琅的读书声会让全世界听到。

神圣的洛川塬,在洛川会议的光芒和延安精神的鼓舞下,走进了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黄天厚土的洛川塬焕发出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生机与活力,勤劳智慧的洛川人唱着嘹亮的《东方红》,行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正在孕育新的收获、新的圆满和新的辉煌。

新闻推荐

科学防控 严字当头 洛川县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群众安全

本报讯(记者刘卓)“请大家戴好口罩,自觉扫码,有序进入小区……”近日,在洛川县雅苑小区门口,社区工作人员和小区物业人员严格把...

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洛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黄天厚土洛川塬 屈明贤)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