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是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一个非常好的形式,不但对锻炼干部、教育干部、促进干部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更是群众路线光荣传统的大力弘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有力彰显,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实际行动。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关系着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党风政风民
风,关系着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是市委、市政府从延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党建工程,各级领导务必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个辉煌而重要的时期。延安时期
干部作风建设成绩斐然同党的领导人以身作则分不开的。也正是因为有了好作风,我们党才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使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作为一个延安人,我们为此而自豪。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个别领导干部身上确实存在一些突出的作风问题,主要表现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众、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以权谋私、骄奢淫逸,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
数干部身上,但如果不警惕,不抓紧治理,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坏党群干群关系,就会影响榆林市统筹城乡、转型发展的实践,就会干扰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伟大事业。
在开展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中,各级干部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一手抓了解情况,一手抓掌握政策,通过实地调研,在知群众所想,明群众所愿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担当精神迎难而上,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中抓落实、促发展、出实绩。如果遇到困难绕道走,遇到矛盾就缩手,只能贻误低收入村的发展时机,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损失。(下转第七版)
本报评论员
新闻推荐
本报讯(雷文静记者李江峰)9月13日下午,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专题研究讨论了延安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工作总结暨双拥模范县(区)、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命名表彰大会《筹备方案》、驻延...
延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