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要求,各级领导都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泛开展“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活动。榆林市开展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工作,就是落实“三问三解”活动的制度性安排。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以解决低收入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包扶措施并积极开展工作,呈现出开局良好、步步深入的态势。
开展“三问三解”活动,“问”是方法、是了解发现目前存在的矛盾问题,“解”是目的、是具体地帮助群众解决那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三问三解”,贵在深入下去“问”,重在积极帮扶中“解”。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就是要进村入户,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而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要真正地深入下去,用心体察民意,真诚了解民情,搞好调查研究,制定包扶措施;就是要在深入中解决实际问题,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解群众之难、谋和民之事、促发展之力,通过扎扎实实的包扶使低收入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没有低收入村的发展,就没有全市农村的快速发展,也就没有全市的整体发展。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求我们必须扎实推进包扶低收入村工作;要改变延安农村现状,也必须推进包扶低收入村工作。这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要突出低收入村基础设施建设,以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善村子发展的基础条件。(下转第二版)
—
本报评论员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董新银)本报报道了市区二道街行道树枯死十余株一事后,市园林处极为重视,表示将对枯死的行道树移除补植。该消息刊发后,市园林处建设科派管护人员赶到现场查看。经查,市区二道街及北二巷口(二...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