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珍本报记者王敏
为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吸引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投身道德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市民思想道德修养、社会文明程度和文明城市建设水平,2011年以来,宝塔区开设了“道德讲堂”,开讲以来采用多种活动形式,结合丰富多样的讲堂,开展对身边的好人好事宣传,扎实有效地将思想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融入经济发展需要、融入市民道德需求,为构建富裕、文明、生态、幸福的新宝塔提供了有力的道德支撑和精神支持。
宝塔区地处延安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市民素质的提高与否直接关系到延安市的文明程度。基于这一认识,2011年延安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荣誉称号之后,宝塔区委、区政府站在新的起点上,积极探索出一种“因人因地因势”、“就近就便就需”、“可学可信可为”的道德教育实践模式,即通过“道德讲堂”这一平台,倡导健康向上的道德新风尚,弘扬身边的好人善事,让大家在道德共建中分享两个文明建设成果。
为了抓好“道德讲堂”建设,该区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干部带头、
全区干部积极参与、全区市民主动配合的“道德讲堂”宣讲教育工作思路,分批组建了区级领导“道德讲堂”宣讲队、全国道德模范“道德讲堂”宣讲队,并积极鼓励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市民加入宣讲队,让大家都有机会上台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使一大批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的道德模范事迹深入人心,从而收到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身边人”带动更多人的良好效果。
为了使“道德讲堂”真正深入人心,该区进一步创新讲堂形式,将道德宣讲融
入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化为他们的道德实践,使道德新风春风化雨、润物有声。一是搞好阵地建设,以“设三廊”(政治回廊、励志走廊、艺术长廊)、“建三基”(思想教育基地,干部培训基地,文体活动基地)、“树三风”(争先创优之风,求真务实之风,团结活泼之风)、“增三力”(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为主要内容,丰富讲堂内涵,提升讲堂的感知力,形成人人关心“道德讲堂”新事物、个个争做“道德讲堂”新主人的生动局面。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政实习生常永航)近日,宝塔区总工会、妇联联合开展“金秋助学”活动,44名贫困大学生人均获得2000元助学金,得以顺利走进大学校门。8月23日上午,“金秋助学”助学金发放仪式在宝塔区区委会...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