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樊宝峰谷嫦瑜)今年,榆林市在国家没有新的退耕还林计划任务的前提下,率先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短短几个月时间,榆林市自筹投入资金2.06亿元,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全面铺开。进入秋季以来,榆林市又适时发起了新一轮退耕还林“秋冬攻势”,要求县区在秋冬造林结束时,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全年退耕还林计划任务并适度超前实施。
据了解,今年,市上下达12个县区退耕还林计划任务98.23万亩,其中现耕地64.88万亩,超前实施33.35万亩。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春季已完成现耕地整地面积63.44万亩,占计划任务的97.8%;完成栽植面积48.46万亩,占计划任务的74.7%,其中
生态林34.12万亩,经济林14.34万亩;共用各类苗木6216万株,累计投资2.06亿元。
延安经过十三年退耕还林的绿色革命,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局部区域生态良性好转,但延安仍然是生态较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林分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当有限。特别是目前尚有224万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仍在耕种,经济效益低下不说,裸露的黄土遇大风大雨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后,决定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这是继2006年国家最后一次下达退耕地还林指标时隔7年之后,在没有国家明确的财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
精神所做出的一项富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决定,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延安、美丽延安的信心和决心。
市委2013年的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的意见》明确提出,从2013年起,用4年时间,逐步将全市现有的224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实现陡坡全绿化,林草全覆盖。并明确了补偿政策:现(休)耕地退耕还林,每亩一次性补助种苗费50元,粮食折现和生活补助按生态林8
年、经济林为5年算,每年每亩补助160元,按照市、县共同投资的办法分年度兑现。同时,本着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和生态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鼓励农民在新的退耕还林地优先栽植苹果、红枣等经济林或经济生态兼用型树种,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由于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深入人心,一些外出务工农民得知政策后,特意赶回老家主动要求将自家的坡耕地纳入退耕还林。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谷嫦瑜)10月23日,市妇联召开全市妇女界防汛抢险救灾工作表彰会,对此次防汛抢险救灾中涌现出的30名个人和12个先进集体授予延安市“三八红旗手”和延安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受灾群众代表...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