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延安精神重建美好家园
本报讯(康彦创)冬日的陕北,天气寒冷异常。11月29日上午,尽管室外寒风刺骨,但吴起县体育馆内却温暖如春,吴起县农村居民灾后重建移民搬迁进城第二期安置住房分配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全县6镇3乡3个中心社区的300多户农村居民在这里排起了长队,在县委农工部、房产中心等部门的组织下,通过现场摇号的方式,领取到了吴起县保障性住房的分配通知单。
在摇号分房现场,来自吴起县长官庙镇的受灾户齐光兴激动地说:“今年7月份的强降雨让我家的3孔窑洞瞬间倒塌,当时我的精神几乎崩溃,无法承受灾难带来的巨大打击。但在政府的关怀下,
我家搬进了县城,住进了楼房,真切地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他又拿出合沟小区80多平方米的住房分配单,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好了,我家这下可以温暖地度过这个冬天了。”
吴起县委农工部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灾后重建以来,县上为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越冬,在县保障性住房建设上优先保障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在政策、资金的安排上,优先支持受灾群众的住房建设,赶工期、抓进度,确保广大城乡受灾居民在入冬之前分配到住房。
今年7月份以来的强降雨致使吴起县9个乡镇1个街道办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2.9万,直接经济损失4.78亿元。
房屋倒塌,农田损毁,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遭受极大破坏,城乡大地在肆虐的暴雨中变得满目疮痍。
面对灾害,吴起县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坚持“民生为本、民生为先、民生为重”的理念,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在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受灾群众安置中,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情怀,把百姓的疾苦始终放在第一位,作为决策的第一信号。在全面、详细掌握全县受灾情况的基础上,县上认真研究制定重建规划,出台了《关于灾后重建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将城乡受灾群众住房安置、基础设施修复、生产设施修复、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治理等作
为重点,扎实有效推进灾后重建和受灾群众救助工作。
住房重建工作是吴起县今年事关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县上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分类施策,强力推进,确保受灾群众在最快的时限内得到安置。据吴起县经济发展局一名负责人介绍,对于就近就地重建的,各乡镇积极帮助选址、设计和拉运材料,帮助群众及早开工建设;对于进城入镇的,享受扶贫移民搬迁政策,优先在县城、重点镇、社区移民搬迁现有房源中予以安置。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江峰)12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市中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牛锐荣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是全省法院系统唯一获得者...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