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牛敏 杨旭春
一场微雨淅淅沥沥,洒在刚刚平整好的延安新区北区土地上。新植的松柏在细雨中显得格外苍翠。
山已不是那座山,梁也不是那道梁,沟壑不再,群山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原。数年后,一座全新的现代化宜居新城,将真实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绵延的群山与纵横的沟壑中,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新城,那是一种怎样的气魄,一种怎样的胆识,同时又要克服和解决多少亘古未有的科技难题。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地质条件复杂,作为国内首个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岩土工程项目,延安新区建设到底如何克服黄土湿陷性所带来的地基沉降难题?
新区管委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总经理崔亚军告诉记者:“其实,新区开工建设前,已经充分地考虑到这个技术难点,市委、市政府首先做了四件事。”
——通过严格规范的国际竞标,确定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空军设计局等5家国内知名勘察设计单位,开展新区北区一期工程地质勘察,完成了地质详勘报告。
——新区北区一期工程场地平整规划方案,由同类地区高填方工程设计经验丰富的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和空军设计局“强强联合”进行设计,并与地基处理和土方设计方案一同通过了专家评审。
——科学严谨地论证了新区北区一期工程地表排水方案,认真总结一期勘察经验,编制完成《延安新区平山造地勘察规程》。
——邀请了陈祖煜、龚晓南、张苏民、林在贯、顾宝和等60多位在国内外具有专业学术权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批中国工程勘察大师、工程设计大师、知名规划大师,以及在三峡大坝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多次实地踏勘和反复严谨论证,同时总结贵州铜仁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和延安新机场试验段、四川九寨黄龙机场、山西吕梁机场等同类地形工程成功范例,最后一致认定:延安上山建城在岩土工程技术方面是科学可行的。
有了专家的论证和技术支撑,2012年4月,新区北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妥善处理地下水
“沟道原本是过水的地方,现在削山填沟改变了原有地下水的排泄路径,那么上游的来水将如何疏导,稍有不慎将会造成地基沉陷。一栋楼房出点问题已经不得了了,何况我们是在建设一座城
市。”一位参与新区建设规划的专家表示,“地下水的上升和下降,都将引起湿陷性黄土的显著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妥善处理地下水是解决黄土湿陷性的关键。”
对此,在专家的指导下,新区建设采取了两项措施,有效疏导和排泄地下水,确保新区的安全。
首先,沿原地面沟壑设置树枝状的支盲沟、次盲沟、主盲沟等,排泄地下水。主、次盲沟交接部位设置若干竖向抽水井。盲沟由土工布包裹砾石及涵管组成,可使地下水渗入排出而阻止泥土进入。若盲沟作用减弱,地下水位上升,比如遇到长期大面积强降雨,抽水井则开始发挥作用,由抽水井抽出的地下水可用于绿化浇灌或人工湖补给。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宝塔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共建文明延安共享延安文明
本报讯(乔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今年以来,宝塔区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以统筹城乡发...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