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蒙今年上二年级,每天早晨七点半,他准时下楼,奶奶为他拎着书包,爷爷已经发动着了车,做好准备送他上学。在市内许多小学门口,上学放学时间,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许多家长替上低年级的孩子背着书包,生怕重重的书包压坏了他们。小蒙父母工
作忙,他更多时候是由爷爷奶奶照顾。每天回家放下书包,他先做作业,他写字慢,需要一个多小时才可以做完。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像小蒙,有父母和爷爷奶奶接送,有家长督促作业,他们上下学自己拉着带有拉杆的“减负”书包,尤其在公交车上时常看到。小雨5
岁时,就在妈妈的陪同下学习钢琴,今年三年级了,除了每天的课业,她依然每周周末学习两小时钢琴,一周时间紧紧张张很少有玩的时候。小昊学校离家很远,他是家中三代单传,成为家长掌中宝贝,也寄托了家族的希望,父母为他选择了离校很远的一所师资、
条件在本市最好的小学,每天,母亲5点半起床为他做饭,他也6点或6点半起床,7点准时从家里出发去学校,如今他已上了四年级。
小蒙、小雨和小昊,他们只是许多小学生的缩影,他们小小的肩膀上背着的小小书包,变得不再轻松,越来越重。
小学生课业负担为什么那么重?其原因复杂。客观方面有考试制度、就业形势冲击、传统文化影响,也有微观层面的原因等。直接影响学生课业负担的因素主要来自家长、教师、学校等方面。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使其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于是自主为孩子加
码,除安排文化课学习,还有各种兴趣爱好的学习。家长的对比、甚至盲目攀比心理,拿其他孩子长处与自己孩子做比较,在严格要求中施加压力,还以父母付出的心血、花去的费用责备孩子,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当然,家长的这种心态可能来源于升学的压力、对学历的追求以及就业形式的严峻等这样一
个大的社会背景,这又涉及传统观念、评价机制、用人和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更深层次的问题。
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也决定了学生负担的轻重,延安实验小学副校长孙俊霞如是说:“好教师课堂教学质量高,学生又喜欢,作业完成速度快,正确率也高。”还有一些教师受“勤能补拙”、“反复做、做
反复”的思想支配,片面理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坚持有作业总比没作业好的信念,低效机械的作业,在给学生带来负担的同时,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站在学校的角度,校长的质量观,尤其是把“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强调学科成绩代表着学校荣誉,把此作为上级部门评价学校的依据。
学生减负提了20多年了,国家相继在不同年份制订并公布了有关文件和规定。
2009年,国家颁布《教育部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意见》认为,目前一些地方和学校仍然存在着办学行为不规范的突出问题,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制约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意见》里要求,学校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
担,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坚决制止组织学校参加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现象。
2013年,《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8月21日征求意见稿)中,“不留作业”被明确规定。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积极与家长、社会资源单位联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安
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设施,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农业劳动。随后在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9月4日征求意见稿)中,把之前规定的不留作业改成了减少作业。新的征求意见稿规定,一至三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四至六年级要将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
2015年5月14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出通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统筹学生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
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不超过90分钟。要引导和提醒学生与家长,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2015年10月10日,陕西省教育厅在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新标准大规范”的活动中,再次明确规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另外提出:其他年级控制作业量,每周要有“无作业日”,要减少考试次数。
“减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让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落于实处,成为社会、学校、家长都广泛关注的问题。多年来,教育部门出台过多项减负政策,但往往都是学校减负,社会增负;教师减负,家长增负。为何会如此说呢?首先,面对一分定终身的高考体制,学生很难挣脱“寒窗苦读十二载”的命运。与此同时,家长
观念很难转变,许多家长认为小学、特别是低年级正是打基础的时候,他们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正如许多家长所说,小学基础不好就考不上好初中,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好大学更无从谈起。虽然国家出台就近入学政策,小学升初中实行免试推荐制,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择校问题,成绩好的学生
流向更好的学校,而一个“好”,则显现出目前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均等问题,使得家长使出浑身解数让孩子挤“好学校”。因此即使学生在校没作业了,不考试了,他们也会给孩子报补习班,买练习册,在社会培训机构中增负。
可以说,减负困局的产生有许多深层原因,涉及诸多复杂问题,要想真正有效地为小
学生减负,还要从根本入手,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在课程改革方面下功夫,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切实减少小学的学习内容,降低学习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科学教育观念的普及,让改革举措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总之,减负需要实实在在,不能只是纸上谈兵。
孩子从学校放学回家,许多家长都会问:“你今天学会了什么?”却很少有问“你今天过得开心吗?”两种提问,两种教育理念表露无疑。小学生减负,最终考量的是什么?就是教育理念的重塑与改变。
新闻推荐
市委中心组听取《“十二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专题讲座姚引良出席魏杰作讲座
本报讯(记者强国峰)月日下午,市委中心组组织集体学习,在延安宾馆礼堂专门听取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所作的《“十二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专题讲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姚引良,市委常委、秘书...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