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驿古镇鸟瞰渭南日报记者李沛华摄
渭南日报记者 杨晓妍
第一次听到文安驿古镇,其实我的内心是拒绝的。不知从何时起,越来越多的地方似乎都有一个似曾相识的仿古小镇、一条似曾相识的老街,忽悠着游客们的到访。千篇一律的木雕瓦房,随处可见的小吃,让人怀揣希望却又食之无味。可是,这一次,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千年古镇,却让惊喜无限蔓延。
一路奔波,三地联合采访团进入沿黄公路延安段的第一站——延川。延川地处延安东北部、黄河西岸,连接古长安和塞外的古驿道纵横县城南北。古道悠长,旅途劳累,驿站连接成串,成为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文安驿始建于西魏大统三年,明清时期曾是陕北地区一个规模较大的驿站和繁华的贸易集镇。时光更迭,昔日人来人往的文安驿,繁华落尽,静默千年。
悠久的历史为今天的文安驿留下了古道驿站、古城墙、文州书院、魁星楼、烽火台等众多文化遗址。如今,再不见金戈铁马,这座静默了千年的古驿站,在能工巧匠手中,改头换面,有了新容颜。放眼望去,一个集千年“古道”驿站、百年“窑居”建筑群落、千名“知青”记忆的特色小镇已初步形成。
文安驿古镇位于文安驿镇中心区东侧下驿村,紧邻210国道,距延安50公里,距延川15公里,外连延延高速,是太原—西安—内蒙古旅游走廊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今天的文安驿古镇,是在延川知青文化遗址的基础上进行保护、修复、重建,在保持陕北古村落地理风貌的基础上,以文安驿古镇文化园区为核心,着力表现古镇驿站文化、道情文化、窑居文化、知青文化等陕北风情文化、本土特色文化等。在这里,你可以遥想当年古道上的繁荣景象,甚至能清晰地听见那高大的马头上叮铃叮铃作响的铃铛声,渐行渐远;在这里,你可以走过知青们走过的路,了解知青上山下乡所积淀的知青文化,感受用青春与激情铸就的知青精神;在这里,你可以住窑洞,体验简单淳朴、返璞归真的农村生活,感受别样的陕北风情,觅得一份野趣,享受这难得的悠闲。
不紧不慢地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巷道里,感受着惬意的生活,忘却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一颗心,静静地漫步。幽静古朴、错落有致的窑洞庭院,临山而筑,陕北风格的外形、现代风格的里屋,将古老和现代交织在一起,一种温馨的感觉向周身扩散,一切是如此的美好。信步而上,在绿树掩映之间露出一面刻在土崖上的知青墙,上千个名字,将思绪拽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追寻着时光的脚步,回想起一群曾在这片热土上奋斗过、奉献过的年轻人,聆听发生在那个年代里的动人故事。
当熙熙攘攘的人群退却,车水马龙的喧闹逐渐消逝。夜深了,人静了,那些难以用尘埃与沧桑诉说的历史,随着黑夜沉沉地睡去。此时的古镇,在灯光的映射下更加美丽和充满魅力。不远处,星星点点的灯光渐渐亮了起来。红灯笼映红了青石板街,错落有致的窑洞,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耀眼。红色的灯光覆盖了整个古镇,屋檐、走廊已全被光晕染红。此刻,或邀三五好友,喝一壶古镇酒,尝一碟特色小菜,在夜色里怀旧,聆听文安驿千年以来跳动的脉搏,何不悠哉?
一条路,改变一座城市。昔日的一条古道,让这座古镇有过繁华,历经风雨,却依然不改它最美的姿态;如今八百里沿黄公路,让这座静默的古镇再次苏醒,期待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它的怀抱,发现它的美。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王延峰孙子龙)10月26日,由延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延安市健康扶贫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延安新区举行。会上延安市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卫计局局长郝建东就延安市健...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