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延安新闻 > 正文

他敢染指丹青,全凭这“一手” ◎文/图 半岛记者 王丽平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9-03-09 02:30   https://www.yybnet.net/

活蹦乱跳的大虾、悠然自得的金鱼、目光炯炯的雄鹰、活灵活现的小猴、英姿勃勃的雄鸡……如果说这些都是用手指画出来的,您会相信吗?

近日,记者在延安一路的一间画室内看到,56岁的王英训正在用手指描摹丹青,画面是亭亭玉立的墨荷,一只蜻蜓点在荷尖上,活灵活现……

指画作品具有强烈鲜明的艺术个性,它将中国传统绘画气韵与现代西方构成艺术相融合,承古创新,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作为一门特殊的手指绘画艺术,这种以手代笔,蘸墨作画的形式,堪称一绝。

“指画对手指的力道要求极高,稍稍一用力就有可能将宣纸刮破。”说着,王英训用手指蘸取墨汁,在宣纸上挥动手指,不一会儿,一只亭亭玉立的荷叶出现在宣纸之上,在荷叶的中央,王英训尤为注意,不将过多的墨汁堆积在此,以免导致宣纸浸软,之后,王英训又用手指点取些许红色颜料,寥寥挥动,宣纸上就出现了一朵清新素雅的荷花,接下来,就是为整幅作品“点睛”——画一只立在荷花上的蜻蜓。

只见王英训用指尖蘸取少许墨汁,将墨汁轻轻在宣纸上点画一番,蜻蜓的小肚子就逐渐显现出来了,随后,他又用指甲尖在蜻蜓小肚子上轻轻画了几下,蜻蜓的轻薄的翅膀、灵活的脑袋、纤细的腿等次第绘就,很快,一只蜻蜓跃然纸上,让人不禁想起杨万里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

“相比于书法和国画,指画的难度更大一些,它要求作画者不但要有很深的绘画功底和造诣,还要有很强的技法,不然很难把握好墨的浓淡,线条的粗细,甚至还会把纸划破。此外,指画要求创作者必须徒手蘸墨作画,很多人觉得脏,就不想去碰它。”对于为什么很少有人画指画,王英训给出了这样的解答。

出于爱好,王英训钻研了很多年古代指画技法,并借鉴前人的画风,形成了自己的指墨画风格。他通过点、擦、勾、压等用指法,随墨涂抹,做到使墨如使指,使指如使意。从而使其作品有一种凝重古厚,生辣凝重,力透纸背,构图高阔厚重的墨韵意味。正暗合了唐代张璪画论中所倡导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了王英训的几幅大写意花鸟指画近作,“大吉(鸡)大利”“石(时)来运转”“鸿(红叶)运当头”,等等,有目光炯炯的雄鹰、活蹦乱跳的大对虾,还有悠然自得的小金鱼、英姿勃勃的雄鸡,在他手指的渲染下都神采飞扬、活灵活现。

点擦勾压,小荷尖尖角

十指连心,指下有大千

线是国画形式美的生命,可以说,没有线国画艺术就缺少了灵魂。手指画线,鼓足精气神,一画到底,苍劲、粗狂,立体感强,画树干遒劲有张力,画枝叶疏密而有度,画动物寥寥数笔,写意传神,别具一格,完全有别于传统的毛笔效果。

王英训是地道的青岛人,小时候爷爷是村里的私塾先生,经常写字画画,在爷爷的耳濡目染下,王英训从小就开始学习书法,也对书法有了很深的感情,到了初中开始学画画。在有了坚实的书法绘画基础后,199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王英训接触并开始学习起手指画。

当时,33岁的王英训拜师指画名家王春林。王春林告诉他,“十指连心,手是自己的,从指尖流淌出的画作就是最真实的心底感受,表现出生活但又超出生活。”20年来,在王春林的悉心指导以及自身的勤奋苦练下,王英训的指画创作有了飞速的进步,被朋友戏称为“指画王”。因为当下指画创作者与指画作品凤毛麟角,而王英训是为数不多的指画创作者之一,又因为他姓王,所以朋友们希望他将来能真正成为中国的“指画王”。

看王英训用手指作画,灵动的手指仿佛在宣纸上灵活跳舞,指尖舞动,多彩多姿的舞蹈符号便呈现在眼前,童话与梦幻同在,色彩与线条媲美,让观赏者不禁拍手叫绝。如看王英训画的大公鸡,灵动十足,八面威风;他画的奔马,墨色浑厚,姿态俊朗;他画的寿桃,色泽鲜艳,冲击力强;他画的荷花,淡雅素洁,亭亭玉立,可谓水出芙蓉,美不胜收。

不过,在中国绘画史上,指墨画一直不为主流画坛所认可,给予的评价无外乎“落墨有奇趣”“妙手涂抹,丹青自娱”诸意。长久以来由于大量江湖艺人的介入,使人们对指画有诸多误解。例如清代钱泳就认为指画与“求乞计”同不可学之,把指画与乞讨小把戏归为一类。而更多艺评家认为,有笔有墨才是国画,指画有墨而无笔,自然不算中国画。更因为这一艺术形式鲜被大众所熟知,与其他诸多“非遗”文化项目一样,指画同样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传承困境。

妙不可言,非遗盼传承

把指画艺术发扬光大、传承下去,这条路是一条漫长的路,是一条艰难的路。据了解,从事指画的创作者目前全世界还不到两万人,而作品更少,如何传承下去是当前指画的一大关口。

在采访过程中,王英训还介绍了指画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之路。他说:“指画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我们的国粹,但相比于书法和国画,指画还是一个很冷门的艺术,了解它的人不多,愿意传承它的人也不多,可以说已经到了失传的地步。”自学的苦没有周遭人的不理解来得苦。面对外界的不认可,一度让王英训疑惑:“这门独特的‘非遗’艺术,大家怎么就看不见它的美呢?”为把手指画传承下去,他克服了许多困难,一路坚持。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古今许多大画家都曾有过指画的涉猎和成就。远的有明确记载的如唐代的张璪,明代吴伟。指画集大成者高其佩,扬州八怪里的高凤翰,高翔,以及近代潘天寿,钱松岩等,当代活跃于画坛的吴悦石,崔如琢等等都有指画方面的杰出成就。他们的艺术实践为指画正名的同时也汲取指画中的艺术养分,从而奠定其艺术风格。

宝剑锋从磨砺出。作为一级美术师,如今的王英训也取得了众多荣誉,而这些荣誉也让他越发体会到手指画的深奥内涵。王英训说,在习画过程中,他充分领悟到指画的魔力,也感悟到“十指连心”的内涵,他将不断用心揣摩指画的特性和规律,向大师级画家张大千、齐白石、潘天寿等人学习,在绘画实践中真正解决好“浓淡干湿焦”问题,使自己的指画有所突破,将中国传统的指画很好地传承下来。

“艺术来自人民,最终也将服务于人民。艺术必须从民间吸收营养,艺术的生命力根植于人民。”王英训说他将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好指画艺术法则,以达到大写意花鸟的抽象、意象、具象的高度融和之境界,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指头绘画艺术风格,将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新风景指画漫谈

指画又称指墨画,其发端一说起源于唐代,我国史书上有“手摩素娟”的记载,说的就是指墨画。另有观点认为,指画创始于清初之高且元其佩,高氏以前,历代画史画迹各著录中,虽然唐代美术理论画、画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过关于指画的记载,但清代之前的指画实物谁都没有亲眼目睹过。

直到清代,出现了一个高其佩,成为一代指画大师。高其佩又名高翔,扬州八怪之一,据说高其佩学指画带有“梦幻色彩”,高其佩的重孙高秉在记载和颂扬其曾祖功绩的《指头说画》一书中写道:高其佩8岁学画,勤奋十余年,二十岁左右时突然梦见一个老人,把他带进一个土室,土室四壁皆画,桌上无笔,只有一个水盂,老人以手指醮水墨示范,高得其要领,从此废笔而改指画。

另有传说,高翔一次与朋友聚会,朋友们都知道他是丹青高手,就要他作画,找到了纸墨却找不到笔,高翔为了不扫大家的兴,居然随心用指头蘸墨画了一幅花鸟。这张花鸟照样气韵生动,生气勃勃,还特别稚拙可爱。从此高翔的指画一发不可收,无意中造就了一个新画种,他自然也就成为了这个画种的开山鼻祖。

高翔晚年的指画已炉火纯青,声名远扬。据高秉记载:高其佩常年十指黑黑,尤如卖炭翁,他对指画如醉如痴,经常“甲残至吮血,日匿频烧烛”。他曾为兵部尚书卢舜徒画像,与真人等高,画成后,卢舜徒大喜:“神乎技矣!近乎道矣!”

高其佩虽然在中国绘画史上谈不上是巨匠,但他的死后待遇却很高,被追封谥号恪勤公。一个画家在死后能被皇家追封谥号,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

指画到了清代后期基本上就没有热度了,虽然仍有人乐于此道,但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成就,更谈不上有划时代的大师。只是到了花鸟巨匠潘天寿那里,才得到了极高的美学认可,认为其开辟了“追求变化多端和指墨特有的韵味”的国画新风格。

指画的优点是指头所作的线和色,别具朴厚巧拙,而国画毛笔的功能,几乎能涵盖手指的所有功能,所以艺术界普遍认为笔本身就是指头,又何必非要用手指呢?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指画存在自有它的道理,中国画的园圃里同样欢迎百花齐放。

新闻推荐

彭彦斌的铁路情

●彭彦斌(左一)正在指导春运工作本报记者肖金雄通讯员王克俭张青山3月1日,为期40天的春运落下帷幕。一大早,延安车务段生...

延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宣传政策法规2019-03-08 15:08
猜你喜欢:
一起擦亮街区2019-03-08 15:08
评论:(他敢染指丹青,全凭这“一手” ◎文/图 半岛记者 王丽平)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