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延安 今日安塞 今日延长 今日延川 今日子长 今日志丹 今日吴起 今日甘泉 今日富县 今日洛川 今日宜川 今日黄龙 今日黄陵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今日延安 > 正文

陕西延安宝塔区:一片片乡景正在蝶变

来源:农业科技报 2019-06-06 09:30   https://www.yybnet.net/

?美丽乡村全景图

?康坪村一角

?红薯丰收,村民乐(资料图片)

张洪瑞 张小雄

夏日,奔走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大地上,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一派绿色生机。一幅幅令人欣喜的乡村振兴画卷徐徐展开,一条条水泥通村道路四通八达,一幢幢民居错落有致……村庄里、田野间,随处可见人们谋发展、促跨越的身影。

近年来,宝塔区以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为目标,努力建设具有陕北特色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旧窑洞变身“新宾馆”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陕北的窑洞是依山势开凿出来的拱顶式窑洞,是陕北的一道风景线。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将旧窑洞改建成别具一格的“新宾馆”,外观古朴、内部精致、场院休闲、幽雅恬静,吸引众多游客住宿体验,带动了当地农民发家致富。

白建国是康坪民宿小院的老板,将村民闲置的窑洞每孔每年以2400元租赁回来,打造成温馨、舒适的陕北农家生活小院,让游客们体验陕北农家生活,吃农家饭,观农村景,住农家院,睡热炕头。同时,体验知青生活,感知风土人情,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利用村上闲置窑洞、知青旧居等文化遗迹的优势,招商引进延安德耀旅游开发公司,按照“陕北印象、历史记忆、乡村味道、现代生活”的规划思路,重点打造集干部培训、民宿体验、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宝塔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民宿旅游首选地,特别是把民宿旅游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有益补充和体验陕北特有民宿的重要窗口。”康坪村党支部书记马海荣说。

村民黄燕娃将自己家闲置的4孔窑洞租赁给了白建国,每年就有9600元收入。同时在民宿小院当服务员每月至少还能收入2800元。

笔者看到,康坪村的窑洞民宿各具特色,有砖窑也有石窑,有的内部保留着木柜、菜缸等陕北特色老物件,有的则充满着现代化气息。

“目前有64孔窑洞已整合打造成民宿,去年接待了3.2万名游客,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万元。吸纳当地村民20人为民宿客房服务、导游导购。”白建国告诉记者。

旅游业发展风生水起的康坪村,已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康坪村乡村游风风火火的背后,是宝塔区建设美丽乡村,结合“三变”改革打造特色乡村游,探索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真正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优势。

产业兴旺让农民有“钱”途

走进宝塔区甘谷驿镇史家沟村,村庄被群山环绕,一排排坐落整齐、白墙灰瓦、二层独院的的新房与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相互映衬,干净的街道、完善的健身器材,谈笑风生的村民、喜笑颜开的老人……

“2013年,强降雨致村民的窑洞坍塌,无法居住,村民们在彩钢房中一住就是6年。村民多住在山坡地带,每到汛期,住房安全就成了大家的心病。2017年9月,宝塔区委、区政府整合项目资

避灾)易地移民搬迁工程,在史家沟村村头统一修建二层联排式住房74套,从根本上解决了危房户的住房安全问题。”甘谷驿镇镇

“我们这儿的环境,不比城里的差,住着二层小楼,有广场,晚上路灯通明。村民有自己的产业。”史家沟村村主任刘延平信心满满地说。

“基础设施的改善,给史家沟村带来了发展契机。”刘延平介绍,目前,村民出门基本达到“脚不沾泥”。乡村环境干净整洁有序,道路的通畅,也为村里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从前的史家沟村是典型的陕北偏远拐沟村,没有整体性的主导产业,在村支部引领下该村规模化种植红薯,现在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红薯种植专业村。

“快60多岁了,再出去打工也没有人要。”正在地里种植红薯史姓村民笑着说,既然种红薯能致富,那就跟着种呗。史家沟村村民尝到了种红薯的甜头。

刘延平通过成立富黄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村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集中采购红薯种苗、肥料等生产资料,统一进行种植、管理和销售,形成了成熟的红薯产业链。

截至目前,史家沟村建成占地1007亩红薯示范园,亩产值突破6000元,在合作社的帮助指导下,有劳作能力的100余户农户全部发展红薯产业,同时吸纳村里25户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红薯产业发展,享受分红保障,实现了村村

村庄高颜值 农民更惬意

河庄坪镇康家沟村路边的杨柳新绿、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独具特色的文化墙赏心悦目。宽敞的文化广场上,三五成群的村民或聊天,或健身,或坐在休闲座椅上荡着秋千,生活很是惬意。

宝塔区河庄坪镇康家沟村属于陕北典型的拐沟村,以前村民们大多依山而居,居住环境十分恶劣。“说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我最有体会。”康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梁明贵说,以前,晴天走路像扭秧歌,深一脚,浅一脚,到了下雨天,大人小孩不穿胶鞋没法出门。

“以前是土路、土窑加土人,现在真好,变成了洋房。”村民郑国旗说。

2018年,宝塔区整合投入各类资金近10亿元,其中在区级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共投入资金359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造民居4905户,改建进村道路351.63公里,使广大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同样是河庄坪镇的赵家岸村,一直以来,生活污水乱排是影响赵家岸村生态环境的难题。以前,村民的泔水、厨余水、洗衣水等泼到路上,排到沟里,流到河里。针对这一难题。去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村里不仅完成了旱厕改水厕工程,还新建了一座日处理能力4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村上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流入化粪池,经过化粪池沉淀,流入到污水处理设备进行过滤,处理的水能达到国家一级b类标准,可以两次利用,也可以无害化排放。

目前,赵家岸村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配备了150个分类垃圾桶,办起了垃圾兑换银行。除此之外,赵家岸村还通过延安市工信委实施了智慧广电网络建设工程。实现广电网络,无线wifi,户户通全覆盖。

农村污水处理项目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目前,宝塔新建三类标准以上公厕63座、改造卫生厕所10535座;建成垃圾中转站和压缩站9个、垃圾填埋场7个,农村垃圾收集点2800多个;新建大小污水处理厂43个,铺设污水管网268公里,建设生态湿地246亩,农村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45%。

2019年,宝塔区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充分调动各级参与的积极性、加大群众投劳投资的主动性、增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效性,持续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管理、村镇建设管护“六大任务”。

“乡村振兴离不开美丽乡村,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的愿望,成为老百姓最热切的期盼。”宝塔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军说道。

新闻推荐

深化“扫黑除恶”建设平安陕西 宝塔区人民法院集中公开宣判三起恶势力犯罪案件

 本报讯(记者胡海军)为了严厉打击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营造全社会对黑恶势力形成人人喊打的良好氛围,确保扫黑除恶专...

延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照进岁月的光亮2019-06-01 11:13
猜你喜欢:
奔跑吧,老男孩!2019-06-02 10:02
评论:(陕西延安宝塔区:一片片乡景正在蝶变)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