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剪刀,一片红纸,就是一个浓缩的世界。
一颗爱美之心,一双灵巧之手,就是一个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今年三十三岁的延川县农业局干部李妮,对剪纸艺术痴迷了近三十个年头。
而今,在第二十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上,延川县展台前被围得水泄不通,参观者们也痴迷于李妮的那双巧手。只见她手里的剪刀三下两下,就剪出一群飞鸟走兽,或憨态可掬,或灵动欲飞。她埋头创
记者杜方远
作,神情专注,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
“处女作”是剪出的一头牛
每逢过年,村上家家户户贴窗花。自打醒事起,这些漂亮的窗花她总也看不够。“我也要学剪纸。”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红纸是奢侈品。于是,她就捡来脏兮兮、皱巴巴的纸烟盒,剪个不停。不知练了多久,有一天,她突然剪出了一头牛,居然还得到了大家的夸赞。“孩子是夸出来的,每次都盼望着下一次的夸奖。”李妮说,“人生第一次成功的喜悦,正是在那一
刻感受到的,刻骨铭心!”
这幅“处女作”点燃了李妮的梦想。小小的村庄,有四十多户人家。从此,乡亲们再也不用请人剪窗花了。因为,一个五六岁小姑娘的剪纸手艺已经让他们赞叹不已了。“你怎么生养了个这么手巧的女儿!”村民遇上李妮的母亲,总要送这句“见面礼”。
村上红白喜事,逢年过节,剪纸活全出自李妮之手。“乡亲们拿出许多好吃的,硬要看着你吃下去。这些好吃好喝的,他们平时连自己的孩子都不叫吃。”这样的“待遇”,伴她度过了童年和少女时代,练就了她细微观察生活中一草一木的洞察力,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
“每当构思时,面对一张红纸,每样东西都像活了起来。有时,拿不准,就出去走走。为了捕捉一个传神的细节,甚至亲自演示比划。那真是一种无比美好的享受。”
代表作是《梁家河知青院》
丈夫是梁家河人,从老辈人那里,她了解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和知青们的生活。她就想创作一幅表现知青生活的作品。她的名片背面,就是这幅剪纸的微缩版。尽管很小,但细节分明,栩栩如生。
剪纸的两端是两颗高大的枣树,中间有三孔窑洞。第一孔有两位老人,女的在理线,男的在抽旱烟;中间一孔有个知青,他打开书正在学习;第三孔有两口子正往水缸中倒水。院子里两端分别是石磨和碾子,石磨边有老农在整理农具,碾子边老两口正在碾粮食,还能看到妇女扬手扫磨盘的细节。院子正中一群孩
子正在玩“拿骨头”的传统游戏。左边石磨边还站着一位头戴花头巾的妇女,她向顽皮的孩子们高喊:“回家吃饭啦”,惊得满院子里鸡飞、狗叫。
“左边树那边本来还有沼气,但树遮住了,就剪了‘沼气\’两个字。很早就懂得用沼气,这也是家乡人的骄傲啊,不能不在画中体现出来。”李妮补充道。
在农高会上,当人们知道挂在延川县展室里的这幅代表作,是出自眼前这位秀气的陕北女子之手时,无不感叹:“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亲眼看到她现场展示“绝活”,人们纷纷打问其作品的价钱。“不卖,只要你们喜欢,就送你们了。”
拿把剪刀上农高会,像做梦一样
之前,李妮并不知道农高会上民间艺术能登台现场展示才艺。“想都没想过,跟做梦一样。”她说,“可能是缘分吧,这次领导让来参加,就顺便拿了幅作品,带了把剪刀来。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对剪纸感兴趣。”她打算回去后,构思创作一幅表现农高会的作品。
生活,给了李妮一双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眼睛,愿她的艺术之梦越做越甜美……
新闻推荐
本报讯11月19日上午,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曾岚深入延川县检查调研工作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监督职责,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和灾后重建工作进度,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
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