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延川新闻 > 正文

到2014年底,延安市还有贫困人口24.18万人。为改变这一现状,在全民奔小康的路上实现“齐步走”,延安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扶贫思路和开发式扶贫方略,以

来源:陕西日报 2015-04-10 19:02   https://www.yybnet.net/

图为延安市财政局局长刘晓军(左一)在他包扶的榆树坪村和村干部规划扶贫方案。

本报记者 白云奇

当我们行走在延安这片土地上的时候,会惊异地发现,延安农村的确变样了,传统的窑洞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小洋楼、一排排设计新颖的平房,乡村都市化已经在这里显现了出来。然而,在一些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特别是山大沟深的白于山区、土地瘠薄的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和洛河峡谷地带(以下简称“两区一带”),仍然有部分村子还处于贫困线以下,严重制约了全市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影响着延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据统计,到2014年底,延安市还有贫困人口24.18万人。

24.18万人,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在全民奔小康的路上实现“齐步走”?这一问题成为延安市委、市政府领导们最为挂心的事。2012年3月10日,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在全市扶贫开发暨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动员大会上对包扶干部们说:“你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不畏艰苦环境,不被困难吓倒,要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扎得下根,苦干实干,积极为改变包扶村面貌献计出力。”

很快,一个由“市级领导包县、县级领导包乡、乡级领导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精准定位、上下联动的扶贫思路确定了下来,并很快将之确定为扶贫行动纲领而付诸实施。

“怎么帮”:“两联一包”抓得实

“两联一包”是陕西省委、省政府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形成的联县联乡包村扶贫工作模式。

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是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在“两联一包”行动中的联系点,这个村早得***先机,不仅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提升改造,而且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先后组建了陕北小杂粮种植、禽、畜养殖、育苗等产业,实现了富民产业的全覆盖、农民收入的大增加。现在的梁家河村不仅村容漂亮、基础设施完善,而且,其他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该村和本香、中菲养殖集团进行合作,建成7座现代化养殖基地,存栏牛、猪6000头,“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已经形成,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6万头,除了低保户、“五保”户,基本上达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的预期目标。

南湾村是洛川县杨舒乡最为偏远的行政村,是市委副书记、市长梁宏贤的低收入村包扶点。梁宏贤在充分调研,想方设法为村民们面临的难题支招的基础上,结合南湾村的村情实际,提出了“三年脱贫、五年致富”的目标,并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南湾村加快发展苹果产业。针对该村苹果管理技术落后并缺乏资金,有机肥投入不足,导致土壤性能严重恶化,果园土质瘠薄、结构不良等问题,梁宏贤带领市农业等相关部门人员对村上的635亩果园进行了改土施肥,从根本上提高了土壤的物理性能。同时协调有关部门,修通了4.9公里进村柏油道路,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子长县杨家园则镇高家河村地处该县西南边沿,生存环境恶劣,居住条件极差,基础设施落后,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两年,这个积贫积弱的村庄在延安市副市长杨霄的包扶下,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整村136户人家集体搬迁到了杨家园子镇上居住,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设计考究的高家河移民新村让人看着就高兴。结合高家河村外出务工人多、经验丰富的优势,杨霄提议让村里成立运输队,将原本分散经营运输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村民进行有效整合,并对他们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较之前都有了大幅增长。

……

统计数据表明,延安市自启动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动以来,各县区纷纷响应,在工作中不断丰富包扶载体和形式,扩大包扶范围,参与包扶工作的干部职工由最初的1366人增加到了10610人,包扶村也由原先的1366个增加到了2240个。仅2014年,延安市全市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6.89亿元,贫困发生率由28.97%下降到13.2%。实现贫困人口脱贫8.61万人,超省上下达的8.05万人目标任务的6.9%。

 “帮扶谁”:聚焦短板解难题

今年3月31日,延安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姚引良强调,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确保全市人民与全国人民同步够格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要实施“***”,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帮扶谁”的问题。

宝塔区榆树坪村是延安市财政局局长刘晓军的包扶点,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该村进行走访、了解近两年来扶贫项目发展情况。随行人员告诉记者,在2012年和2013年的好几个月里,刘晓军和其他几位驻村工作队员,一村一户走访、了解村民的在包扶后的家庭经济变化情况,他们的工作是为了掌握贫困户的详细信息,并和村委会干部一起完善新一年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

榆树坪村辖榆树坪、牛皮沟、新庄3个自然村。从2008年至2010年,该村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170元,同比全市低了3157元,较宝塔区低了3048元。2011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020元,不足全市及宝塔区的一半。村集体无收入、无资产,属三类村,在全市和全区属最贫困村之一。

“***首先要搞清楚将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扶贫对象,他应当具备怎样的发展条件,有哪些发展需求。”刘晓军说。

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走访、了解,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在广泛征求社区和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找到近抓养殖,远抓林果、棚栽,依托煤矿积极兴办第三产业的多业并举发展思路。刘晓军与其他包扶小组的成员一起,与榆树坪村确定的最困难农户实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扶持,巩固发展养猪户24户,依托养殖小区3个“120模式”标准养猪圈舍,配置了粉碎机3台、公猪1头,发展3户规模养殖户,猪存栏265头,年出栏180头。2014年初,由刘晓军牵头,组织规模养殖户到子长、姚店等参观养猪场,选育母猪和猪仔,先后组织参加培训160人次;对果树种植户进行果树管护、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参加培训达到了220人次。

榆树坪村作为延安市190个集中开展***的项目村,早在2013年就已经完成了贫困户识别。如今,这个村子和全市大部分纳入***的村子一样,正在实施“挂图作战”——脱贫时间、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减贫目标、时间进度、主导产业等措施明确、记录精准,村民们可随时到村部了解情况,村民们对远景目标和当前扶贫措施“心中有数”,从而积极配合。

 “谁来帮”:依托“两联”聚合力

刘塔村是安塞县高桥镇最为偏远的一个自然村,是该县政法委书记马志强的包扶点。“马书记来了村里之后,会同村干部,一家一户走访,然后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私人订制’扶贫措施,同时经过仔细排查,认真了解,确定需要重点帮扶的20户,对他们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照顾。”

自打包扶刘塔村以来,马志强先后协调14万多元、铺设自来水管网600余米、修缮扩建蓄水池4座,让群众喝上“安全水”;争取资金107万元、维修改造乡村公路老化路段7公里、修通山上果园生产道路9公里,修建4座过水桥,为群众铺平“脱贫路”;协调资金10万元和柴油1.2吨,购买旋耕机20台、果树修剪机4台、果树复合专用肥30吨、开展果树生产技术培训18次、承诺全村新建果园连续6年每亩每年补贴200元,协调为去年免费发放给村民的20台旋耕机解决燃料问题,为群众架起“致富桥”。同时争取资金15万元维修改造了“三委会”阵地、培养4名入党积极分子,在工作中落实党员干部带头完成任务,在发展过程中勇当群众“主心骨”。

在延安市,和马志强一样的驻村干部有1043名,他们一边开展“三问三解”行动,一边为***准确发力,所有贫困户实现了帮扶干部全覆盖。市上要求,市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全部包村扶贫,一包5年不变,不脱贫不脱钩。

距离延安市区70公里的任家沟,全村共68户332人,是一个典型的山沟贫困村。在全市千名领导干部包扶低收入村活动中,延安市文明办主任杨树栋包扶了该村。为了找准任家沟村贫困的原因,他先后组织有关专业部门和单位业务骨干人员14次到村上,按照“全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集中抓好任家沟村农民新居、产业开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让任家沟村走上富裕之路。

“咱这儿苦焦哇,天旱雨涝没收成。所有的经济收入就都得靠外出打工挣得那点儿钱,那就不是个长久之计,远没有自己有个营生踏实,可村里没有什么产业,待在村里就只能闲着。”村支部书记刘光明说。

为帮助村民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从2012年到现在,杨树栋带领村民新修基本农田100多亩,拉果树条带400多亩,为19户有养殖积极性的村民,进行了圈舍改造和消毒,免费给全村发猪仔57头,并给养殖大户提供了母猪产床2套。组织村民到就近的裴渠村实地观摩苹果产业,邀请区果业局、畜牧局技术人员上门培训科学种植、养殖实用技能培训。对20名外出务工村民进行了实用职业技术培训,帮助5个村民在辖区油矿及民营企业打工,增加收入。组织宣传、卫生、文化系统的党员干部开展了送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为村民送去了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放映了养殖、苹果管理技术等影片,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

任家沟村这种针对本村贫困状况制定***措施的方法也正是市、县提出的“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所要达到的目标。

与此同时,记者从延安市扶贫局了解到,在全力实施“14116”工程的过程中,针对扶贫开发的成本高、难度大的特点,延安市将不断加大各市县的财政投入力度,捆绑各类部门项目资金,围绕全市产业开民布局,加强扶贫龙头企业、扶贫示范合作社的管理,发挥小额扶贫贴息贷款、互助资金、扶持农村贫困人口专项资金、贫困户生产发展项目直补资金和产业化扶贫项目五类资金的撬动扶持作用。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形成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贫困户“五位一体”合作模式,夯实产业基础,改善生活条件,加快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步伐。

新闻推荐

遒劲的延川秧歌

张丛笑今年1月初,我随陕西省文联的同志去延川县开会,在那里亲眼目睹了一次陕北秧歌的壮观与热烈。说实话,陕北人闹秧歌是什么样儿,我过去是想得太简单了。我5岁时,目睹过家乡人们庆祝共和国诞生的秧歌...

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到2014年底,延安市还有贫困人口24.18万人。为改变这一现状,在全民奔小康的路上实现“齐步走”,延安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扶贫思路和开发式扶贫方略,以)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