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延川新闻 > 正文

我的家乡叫延安

来源:华商报 2015-06-16 18:04   https://www.yybnet.net/

插图/王启峰

家乡,从来不比较车水马龙,不比较名胜古迹。它是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让人眷恋的地方。而我们共同的家乡,叫延安。在这片黄土地上,我们听着信天游,感知着陕北人的淳朴。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让我们在疲倦的时候,愿意驻足。

下期主题:“花儿是时候开了”。散文、诗歌均可,1200字以内。

征稿邮箱:281257020@qq.com

本期主持人 陈雪

石碾上的婆姨

侯波

碾畔村是靠近黄河沿岸的一个小村子,村子位于黄河半坡上,在这里可以隐约照得见山脚下的黄河,听得见黄河的涛声。村子有四五十户人家,清一色的石窑,大抵三五孔为一院落,院落上下错落有致,大致来说,这一家的院子就是下一家的窑背。在院子里家家除建有正窑之外,也都建有偏房,偏房及院墙也都是就地取材,用黄河片石所砌而成。

现在这个村子已没有人住了,所有的人家都在塬面的平缓处盖了平房,都搬走了。村子空了,延川县政府就建成了“民俗文化博物馆”。他们利用十多间窑洞陈列了大量的民俗用品,里边有婚嫁生育,也有餐饮纺织,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其中有三孔窑洞展示的是黄河船夫系列,展出的东西也都是当年船夫用的一些实用品,包括羊皮筏子、船桨、绳缆等,这个引起了我和其他参观者的极大兴趣。

据导游讲,碾畔村自古以来一直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村中主要以郭、冯、郝三姓为主,其中郝家和冯家是村中老户,郭姓系由山西大槐树下迁移而至。早在五百年前村子就建有古庙,铸有铜钟、树有碑文,家家门前都植到古槐。在民国之前,村子的男人百分之八九十都在从事艄公这个营生,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船夫。

这个说法从村子的整体建设上也得到了证实,一是村子靠黄河近,为从事艄公这个行业提供了便利。二是村子整体形状宛似城堡,但它的山门却不是朝上沿着大路开,而是面下朝向黄河的方向开。穿过这个用石头砌成的山洞,面前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沿着这条路可以一直通到黄河。现在这条路早已废弃了,路两旁已杂草丛生,但裸露出的依旧白光光的路面,在诉说着当初这条路上人们的往来曾是那样的频繁。

村子的山门建得也非常有特色,上下两层,下层是个山洞,有大门可以关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道理。上层是个庙宇,庙内的神像已无踪影,但从保存完好的壁画上看,敬的是“关公”。“关公神”在民间素有武财神之称,可以保佑众人发财,保护一方平安。但同时,关公是忠与义的象征,是团队精神与勇于担当的精神象征。艄公是件十分危险的营生,面对黄河这个“巨兽”,随时都有可能被吞没。同时,艄公这个活计又要求团队的力量,划船要求齐心合力,船到岸边也需要纤夫的合力,甚至下货、运货等都非一人力量能完成。因而这个村子,这些艄公们把关公敬为神灵也就不为怪了。

可以想见的是,当年,大家清早吃过饭,拜别关公一起下山,傍晚,大家回来了,然后就在这关帝庙前,摆下桌子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喧哗,吵闹着,然后喝得醉醺醺的,分了份子钱,大家痛痛快快去睡觉。

穿过山洞,沿裸露的山路走半个小时,就下到黄河滩了。面前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清水关”。“清水关”是属于古代黄河重要的渡口之一。史载:“清水关”因一条清水河注入黄河而得名。在明清到民国之际,清水关上早已建镇,镇上有店铺、染坊、酒馆多家,当年,这里码头兴隆,店铺林立,商家云集,是方圆数百里的商品集散地。人们摇着木船,唱着粗犷的酸曲,在宽阔的河面上摆渡。一时,歌声互答,与船桨击水声相应。

后来由于陆路运输发达,水路运输因为费力费时而遭弃用,悠悠黄河水,一去不复还,黄河船运衰落,艄公也就没了活干,“清水关”很快就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如今,只有几孔破石窑斜埋在杂草之中,再也看不见光着膀子的黄河船夫,听不到号子声,更听不到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歌声了。

正在我站在黄河岸边沉思之际,这时同来的几个摄影爱好者却有了新的发现,他们在这个古渡口的半坡上发现了一个石碾,邀我过去观看。石碾拉于黄河半山坡,碾盘较大,石碾子与碾盘依然保存完好。我赶过去,此时,落日的余晖已将黄河整个覆盖了,站在这里古渡口尽收眼底,黄河不是在流动,而是凝结成一个古铜色的板块在缓缓地移动着。

伫立良久,我忽然对石碾产生了好奇,石碾只是一个实用物,可为什么要建在较高处呢?显然不单是实用,应该还有其他的道理,那么,这个道理是什么呢?于是,我的眼前又出现了另一幅画面来,所有男人都出去了,都在黄河里裸露着古铜色的身子扳着船,唱着歌,而操心着男人安全的女人们,她们不愿意待在家里,她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手中拿着活计,来到了这里,坐在碾盘上,她们一边忙着针线活,一边闲拉着话,时不时向黄河里张望一眼。因为那里有自己的男人,因为他们在从事着一种古老而最危险的职业。一针针,一线线,她们把对男人的牵挂缝进了衣服里,把对男人的爱纳进鞋底里。

说到底,石碾不光实用,它更是对亲人的一种思念与牵挂。而这个地方,在我的家乡,延安。

(作者侯波,文学爱好者。)

怀古·延安

恒青

站立在广阔苍茫的高原

耳畔响起千年的号角与呐喊

那些驰骋的战车

冰冷的铜矛铁剑

早被黄土一点一点地遮掩

应该是那黄土底下的英魂

还想重复昨天的壮举

那一株株红艳艳的山丹丹花

或许就是他们的热情再现

驻足于这片热土

随时等候着千沟万壑的召唤

延河淌过的童话

是我记忆中完整的家

滚滚的河水混合着生生不息的热血

随着沟壑延伸在我的脚下

仰望嘉岭山上的宝塔

正直着身子

镇压着呼之欲出的尔虞我诈

注目范文正公的兵甲

依旧在山脚凝视

看那无数熙熙攘攘坚定的步伐

感受强盛与繁荣的萌芽

曾经留下的红色

依旧映出了晚霞

(作者薛永强,笔名恒青,喜爱文学创作,现为延安监狱警察。) 

新闻推荐

读者反映天然气价贵 延川县回应供气成本高

读者刘女士反映:延川天然气价格太贵,每立方米2.95元,而延安很多县区的居民用气都是一块多。延川现在很多小区都是壁挂锅炉供暖,每年取暖费六七千元都烧不暖,而集中供暖的居民区仅仅需要两三千元。...

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我的家乡叫延安)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