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延川新闻 > 正文

布堆画里乾坤大 通讯员 杜静

来源:延安日报 2015-08-10 22:18   https://www.yybnet.net/

通讯员杜静

古老的黄河流经延川,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积淀了深厚的黄河文化。构成了民俗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布堆画就是在这一环境中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布堆画,又称拨花、布贴花,是该县民间艺术中的珍品,它起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由妇女们给孩子衣服打补丁演变而来。小孩子从会爬开始到学习走路阶段,裤子的膝盖、衫子的肘头最容易磨破,需要打补丁,一些心灵手巧的妇女便给女孩的膝盖、肘头破洞处找个彩色碎布头,剪个石榴补上,给男孩的膝盖、肘头破洞处,用彩色布头剪个桃、梨补上,既实用又美观。此技艺逐渐应用于挎包、衣兜、披肩、鞋头、裤脚、烟袋、汗夹,形成了一种装饰。

该技艺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妇女们不仅利用彩色碎布头给孩子做老虎帽、老虎枕头、狮子鞋、裹肚,而且选用色彩艳丽的布头来设计吉祥喜庆的图案,给结婚的新人做枕头顶,用《鱼戏莲花》《麒麟送子》《石榴百籽》《胖娃娃》等表示喜庆,蕴藏着夫妻恩爱,百年好合,繁衍生殖,连生贵子。后来她们又用这一技艺缝

缀门帘、褥面、坐垫。还利用彩色布头给门帘上贴各种图案,有百鸟争鸣,百兽图等。

这一技艺在当地流行甚广,但真正演化成一种民间艺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时任永坪文化馆美术干部的冯山云有着长期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他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了这一艺术形式,而后在关庄乡、永坪镇一带开始挖掘整理布堆画,并起名为“布堆画”。1983年在永坪文化馆小展室首次举办了布堆画展览,从此,人们对布堆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此后,冯山云多次举办布堆画学习班和布堆画展览。培养和发现了一大批布堆画作者和爱好者,高凤莲、高秀珍、王芝兰等一大批老艺人从此刻起开始大量创作布堆画。

后来,经过多年的挖掘整理,布堆画逐渐从农家小院走进艺术殿堂。冯山云、高凤莲、郭如林、高秀珍、王芝兰、刘洁琼、袁随花等一大批新老布堆画艺人的作品,先后应邀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以及美国、法国、德国、日本、以色列、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外友人、专家及艺术家收藏。

随着社会发展,民间艺术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然而他们还在执着地坚守着民间艺术的传承。

康山川,大秧歌的传承人,曾率领秧歌队参加省市县大型演出100多场次。多次被中央省市电视台报道,曾接待英、法、瑞士、日本等八国来宾。近十年,他整理挖掘了秧歌中的小曲《油油曲》《采茶》《十把扇子》《打金鸡》《蛮婆》《钉锅》等,并对老传统秧歌一招一式的来源及名称进行了整理(被延川县县志所收录)。

19世纪末,康成仙组织过上百人的秧歌队,并领班组织转九曲活动。90年代末,刘家河大秧歌达到鼎盛阶段。新世纪以来,涌现出一批后起新秀,刘红军(已成为市级延川大秧歌代表性传承人)、康保宁、刘志岗、康丰丰、郝彩平、康婷婷等,领班为康山川,伞头是康风云。这个时期多次有外国友人到村里观看大秧歌和九曲秧歌。

高凤莲,剪纸艺术的传承人。婆家在该县文安驿镇白家塬村,现年72岁,1986年开始创作布堆画和剪纸作品。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高凤莲的剪纸和布堆画作品,曾应邀在中央美院陈列馆展出,中国美术馆收藏了

她的布堆画《财神》《轩辕皇帝》《土地神》《关公》等作品。她女儿刘洁琼的作品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5年2月,她的《西王母》荣获国家级金奖。外孙女马飞现有作品20余幅,已有5幅作品被北京友人收藏,荣获市级奖励一次。

冯山云,布堆画的传承人。生于1949年,民间艺术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1年后,致力于布堆画的挖掘、整理、创新工作。他在吸收外资民间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创作发展《山汉》《山恋》《呐喊》《黄土地上的人》《清清延河水》等。

惠斌杰,陕北道情传人,延川镇石家河村人,生于1956年2月5日。他从懂事就喜欢听父亲唱道情,在他的影响下,老伴高晓琴、儿子惠智勇,也相继涉足此艺。老伴从业三十多年,儿子从业十五年,他们也掌握了许多陕北道情的板式和众多剧目的演艺技巧。尤其是2009年12月,他们一家人自编自演的集陕北道情、民歌、酒曲、剪纸为一体的《瞧这一家人》节目,经过县市层层选拔,并赴上海参加了《欢聚世博,全家都来赛》节目展演录制。他的获奖作品有《百姓同乐吼道情》《午宴饭前啦家常》《瞧这一家人》《不吃碘盐危害大》等。

剪纸艺术是在农耕社会的基础上萌生的,源起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与民族图腾文化、生殖崇拜息息相关。

剪纸体裁主要有窗花、墙花、顶棚花、灯花和礼花等,题材有神仙佛像、吉祥吉庆、农事耕作、节令习俗、飞禽走兽、纺线织布等,具有造型简练纯朴、粗犷浑厚、热情奔放之特点。堪称北方农耕社会生活的缩影和民俗生活的大观园。

该县剪纸起源早发掘晚,1985年才得以渐次发展兴盛,20世纪90年代迈入

成熟期,新世纪达到鼎盛,涌现出剪纸艺术大师高风莲,名家郭如林、高河晓、刘洁琼、刘小娟、袁随花等10余位,形成了15000人的庞大队伍。1991年被中央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4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剪纸之乡”。

传统作品有《抓髻娃娃》《鱼儿戏莲花》《麒麟送子》等。革命战争时期作品有《走西口》《兄妹开荒》。现代作品有《春归》《过年》《黄河魂》《猴子摘桃》等。

相传该县是华夏始祖伏羲的故里,黄河岸边的伏义河村是伏羲成长生活过的地方。现禹居镇的禹居村传说是因大禹治水居住而得名。神圪塔山原始社会遗址、马家河乡王家河西周村落遗址都证明了延川很早就有人类居住。史书记载,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设立了延川县。远古时代,除不同的部落更迭外,曾有十多个少数民族在这块土地上汇聚生息,打猎牧耕,迁徙往返,争战撕拼,屯戍开发。多民族的血缘和文化交流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风貌。古有“文出两川”之说,延川籍才子李郃是陕北历史上唯一的文状元,清代女诗人李娓娓被时人称为陕北的李清照。延川文庙、曹家圪崂民俗文化村,既是这厚重文化的承载,也是历史的传承和见证。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由曹谷溪、路遥等人创办的文艺小报《山花》在全国一枝独秀,红遍了大江南北,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在全

国发行达28.8万册。《山花》创造的另一个奇迹是培养和发展了几代“山花作家”群体。其中有创作了《平凡的世界》而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巨匠路遥,著名作家史铁生、陶正、海波、远村、厚夫等。据不完全统计,从该县走出去和当地本土作家仅中国作协会员已达15人,省作协会员10余人。由延川籍作家创作出版的各类文学作品集达230多部。2000年由远村、白月宁主编出版的《山花文丛》集中展示了倪泓、张北雄等延川新一代作家诗人的实力。有许多后起之秀近年来频频在报刊发表作品,显示了文学艺术创作的强大后劲。《山花》及“山花作家”现象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引起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北大博士张红秋、陕师大研究生马佳妮的毕业论文都是以山花为题。《山花》如今是延川文化最璀璨的一张名片,它不仅引来外界对延川文化的探求兴趣,也引起更多的人对延川这块热土的注目。

“烂漫”《山花》红艳艳

大秧歌扭出真性情

大秧歌起源显然与古代祭祀、戌边军旅庆功形式和农民欢庆丰收时的手舞足蹈有关,是古代田园民歌的变式。劳动人民在稼穑小憩时,眼看着禾苗茁壮成长油然生情,于是载歌载舞,祈求丰收。正月天,阳气上升,大地回春,人们就把这种活动叫作“阳歌”或“秧歌”。由于受祭祀活动的影响,人们还在晚上点燃火塔,举灯笼,打家什,由秧歌队引领大家围着火塔转圈,所以又叫“闹红火”或“闹社火”。据出土的瓦当浮雕图案考证,该县大秧歌的出现不晚于宋代。当地是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杂居地区,因此其秧歌有独特的地方色彩。真实的感情、多变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构成了大秧歌的基本特征。

大秧歌主要有大场秧歌、小场秧歌、彩门秧歌和九曲秧歌几部分。当地秧歌队的领头叫伞头,是秧歌队的“龙头”。一般要“肚才”好,而且还要嗓音好,演技精湛,会布阵图的才能胜任。马牌子之后是擦棒子的、大包头的、打花棍的、端莲花灯的。尾端压阵是丑角,叫“蛮婆蛮汉”。

闹秧歌最好的场面是掏场子,也叫走场子。大秧歌的阵图有五角星、镰刀斧头、龙摆尾、秦王乱点兵、卷心菜、黑虎掏心、蛇抱(盘)九颗蛋、小蝴蝶、枣核乱开花等四五十种。

延川大秧歌全县均有分布,保护和传承最为著名的有:贺家湾乡刘家河村、延水关镇桑洼村、刘泉村、贾家坪乡邀家河、关庄镇楼河、永坪镇张家沟等。

该县大秧歌闻名遐迩,久传不衰。每到正月无论城里还是乡下,到处都闹腾得火热。延安市秧歌调演该县均名列前茅,荣获多次大奖。当地大秧歌有着独特的地方风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正月里总能招引来不少外地人专程来此观看。北京“远飞鸟”旅行社连续五年来到这里,累计带来游客500余人。台湾也年年有人到此观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法国、美国等许多国际友人也不断来此领略延川大秧歌的博大精深。2002年正月初八晚上,瑞士驻华大使馆参赞博哲著先生,观看了境内贺家湾乡刘家河村的秧歌后深有感慨地说:“中国延川,简直是黄土文化的博物馆”。

有句俗语云:文出两川,武出两边。其中两川就包括延川。该县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几千年,黄河文化“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内涵,黄土文化的“天圆地方、厚德载物”的精神价值,和浓郁的地域文化都为文化延川奠定了基础。

依靠文化优势,打造文化品牌。该县创刊40多年的《山花》杂志,培养了几代作家群,把《山花》杂志办成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建立介绍延川文化历史和作家、戏剧、美术、民间文化等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山花文化艺术馆”,全方位展示延川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创建“北京知青文化馆”,重现当年1400多名北京知青在延川插队的辉煌岁月。

着力打造以乾坤湾为代表的黄河秦晋大峡谷奇观和令人惊叹的人文景观,与延川红

枣、民俗民风、红色文化、区位地理等相互兼容、相互传承、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奇妙的延川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同时,与大美术集团、陕西旅游集团三方合作的文安驿文化产业园区项目于今年5月投入试运营,10月全面投入运营;二期主体工程年底前施工完成,车马店完成主体施工与内部装修及设备调试安装,具备投入使用条件。

文安驿镇拥有优异的原生态人文和自然景观,拥有厚重的文化沉淀和历史底蕴。黄土文化、红色文化、驿站文化、窑洞文化、知青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饱含1000多名知青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的踪迹,是中华民族坚实的精神支柱。文安驿将打造成集精品住宿、特色餐饮、主题文化展示和人文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项目。

打造文化实力正当时

新闻推荐

黄河沿岸红枣大获丰收伴着飘溢的枣香记者走进延川县土

黄河沿岸红枣大获丰收,伴着飘溢的枣香记者走进延川县土岗乡农村,农家的院子里、碾子上到处都是鲜红的大红枣,仿佛进入了枣的世界。据悉,延川县红枣面积达30万亩,其中挂果达8万亩,产值达8000万元。...

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大道乾坤美丽延川2015-09-25 22:17
猜你喜欢:
评论:(布堆画里乾坤大 通讯员 杜静)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