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川县将力争实现全县整体脱贫。延川县在***工作中的所思所为和各项针对性举措,不仅体现出县委、县政府坚定的脱贫决心。为此,华商报记者专访了延川县委书记张永祥。
华商报:延川是一个传统农业县、革命老区县。您在延川任职之前工作过的区县,经济状况都相对较好,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当了两年多领导,是不是压力比较大?
张永祥:延安沿黄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其中包括延川。延川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足。我来之前,延川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市倒数第一,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也是倒数第一。经过我到延川两年多的努力后,到现在,延川农民人均纯收入仍是全市垫底,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原来进了一位,这是延川的实际情况。整体来说,在综合实力上,比如工业、统筹城乡发展,城镇化进程等,延川倒不一定落后。
华商报:贫困是一个结果,导致贫困的原因却各不相同。从自身的工作经历来看,您在延川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张永祥:从实际来看,导致延川贫困的原因,一是与延川特殊的地理位置有何大关系,生产条件不足,比如土地、水资源贫乏。延川多山川,川道狭窄,土地碎片化、很分散,不像其他区县有整片的土地可以耕种。再者,黄河沿岸“十年九旱”,去年逢干旱,粮食产量只有往年的一半。二是农业产业过于突出红枣,由于小气候变化无常,一到枣熟就下雨,导致产量锐减。之前大概9年时间中,红枣收成最低仅为正常产量的20%,最高不超过50%。2015年收成较好,达到正常产量的85%,这也是致贫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过去延川的工业,过分依赖永坪炼油厂,自己的工业体系没有形成,去年的工业收入仅为3.5亿。还是自身的条件和发展不足。
华商报:在贫困人口中,一部分人长期生活在与贫困的对抗中,贫困均衡很难打破,延川对对此采取了哪些帮扶措施?
张永祥:延川发展不足,人比较穷。现在吃穿基本不愁,甘当贫困户的人还是少数。对少数人这种情况,县上通过驻村工作队,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一户一法”,精准落实帮扶措施。陕北有句话,“文出两川,武看三边”,其中的“一川”就指延川县。自古以来,延川人就崇德尚文,延川县一直是陕北文化的佼佼者。
华商报:“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延川县扶贫工作是如何在精准上做文章的,请您介绍一下?
张永祥:去年国家提出了***,延川脱贫1.13万人。其实,这些先脱贫的人,大多处于贫困边缘线上,往后面越来越难。延川把***和推动城镇化发展、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合力推进。一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解决好“扶持谁”;二是精准选配包扶力量,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三是坚持精准落实扶贫措施,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华商报:力争到2017年实现全县整体脱贫,这是延川县的目标吗?
张永祥:2017年全县整体会如期脱贫。但脱了贫,能不能致富是个问题。脱贫容易致富难,这就要求对脱了贫的群众,脱贫不脱政策。延川力图通过“六条措施,多种渠道”等,努力帮助脱了贫的群众走上致富路。 华商报记者陈春平
新闻推荐
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延川加快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品位
永坪镇枣林湾村保障房建设点 贺家崖社区灾后重建安置房 建成的路遥广场 县城中湾板块开发2014年,根据延安市延川县委、县政府对城镇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延川县住房...
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延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