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新闻 安塞新闻 延长新闻 延川新闻 子长新闻 志丹新闻 吴起新闻 甘泉新闻 富县新闻 洛川新闻 宜川新闻 黄龙新闻 黄陵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延川新闻 > 正文

张凤新:从“要饭娃”到种植大户的逆袭 通讯员 王博 曹苗苗 本报记者 雷荣

来源:延安日报 2018-11-28 15:11   https://www.yybnet.net/

?●葡萄园绿意盎然,犹如美丽的乡村画卷

稍道河村是延川县杨家圪台镇的一个小山村,村子依山而建,河岸两边全是石头,方言称为石稍,因此而得名稍道河。

55岁的张凤新是稍道河村地地道道的农民,谈起现在的生活,他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村的变化真是太大了。瞧,现在种植的葡萄采摘园、一排排整齐的农家乐,都已成为我们村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1963年出生的张凤新,家里兄弟姐妹六人,一家八口人的生计全靠父母操持,日子虽然紧巴巴,却也和睦。

生活的不幸是从父亲这座大山轰然倒塌的那天开始的。

在张凤新13岁的时候,父亲由于生病瘫痪在床,家里的重担全落在母亲一人身上。面对变故,哥哥们纷纷顶替父亲出山劳动,只有张凤新和年幼的妹妹还在上学。

看到母亲和哥哥们每天都辛苦劳作,年幼的张凤新便萌生了辍学的念头。但当他表明自己的想法后,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我们受了没文化的苦,不能再让你当个‘睁眼瞎’了。无论如何,你都要把这书继续念下去。”

不久,父亲的离开更让这个一贫如洗的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七口人挤在一孔土窑洞里,晚上睡觉时两人都盖不到一床被子,有时候半夜起来上个厕所,回来就被挤得没地睡了,最小的妹妹经常被几个哥哥挤得哇哇直哭。

同样,吃穿也成了张凤新一家人最大的难题。虽然母亲和哥哥们拼命劳动,但是一年下来家里也没有多少粮食。饿的时候就吃野菜、草根、树叶,红米野菜煮南瓜就是他们最奢侈的饭菜了,吃个窝窝头对几个年幼的孩子来说就像是过年。穿得更是破旧不堪,七八岁的孩子正是淘气的时候,但张凤新的衣服只能用来“遮羞”。别人家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他们家是大哥三年,二哥三年,三哥还要穿三年,到了张凤新的时候,由于衣服补丁打得太厚,连针都穿不进去。

上学参加运动会时,自己连穿着二哥“退休”下来的并不合脚的鞋子,光着脚第一个跑完了比赛。张凤新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学校操场上撒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子。比赛结束后,我脚掌鲜血直流,母亲一边用温水给我擦脚,一边流着泪。”

最困难的时候,就是母亲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出去“要饭”。“那年刚过完正月十五,家里一点口粮都没有了,我们就跟着母亲一路走,一路要饭,一直要到山西、内蒙古、宁夏……”说到这儿,张凤新的眼眶湿润了。

路人看见母亲拖儿带女的不容易,就告诉她可以把儿子卖了,以减轻负担,但是母亲坚决不同意。“我就是自己饿死,也不会把儿子卖了。咱人穷但志不穷,我就不相信就把穷根扎下了,一辈子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人穷志不能穷。”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刻在张凤新的脑海中。从小学到高中,尽管张凤新是全班最穷的学生,但他的成绩一直是班里最好的。

高二那年,为了给大哥娶媳妇家里欠了债,连他上学3.6元的报名费都交不起。万般无奈之际,张凤新向学校申请了延后缴费。于是每天下午放学后,他就去山上挖柴胡、甘草,挖了两个多月,终于凑够了学费,才得以继续上学。

那年高考,由于张凤新没有发挥好,落榜后回家当了农民。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也给张凤新所在的陕北小山村吹来了希望。1980年,张凤新在家人的介绍下,与邻村的女子结了婚。婚后不久,张凤新便与母亲分了家。

“两只碗,一口锅,就是全部家当。”提起分家后的财产,张凤新妻子笑着说。

1981年,稍道河村开始实行土地包产到户,张凤新家人多地也分得多。一年下来,他们家就摘掉了全村最穷的帽子,粮仓里终于填满了粮食,一家人再也不用吃野菜、树根了。

“过年时,婆婆把我们几家人全部叫在一起,蒸了一大锅白面馍馍,熬了一大锅猪肉烩菜,一家人美美地吃了一顿,终于过了一个像样的年。”想起那顿年饭,张凤新的妻子印象深刻。

包产到户后,虽然张凤新家的粮食一天比一天多,但却始终缺钱花。有时候,妻子拿着粮食、蔬菜去集市卖,卖了钱再买油盐酱醋。

“我可以把农民家的粮食收购起来,然后统一卖给粮站啊,这样农民不就有钱花了吗?”想法多、点子多的张凤新和妻子谋划起了如何挣钱。

想法好,可是做生意的本钱从哪来呢?张凤新和妻子想起了自家的粮食,把粮食卖了不就有本钱了吗?

说干就干,张凤新和妻子便把自己家的小米、豆子,拉到县城粮食收购站去卖。没几天,粮食都换成了钞票。随后,张凤新拿着本钱开始了自己的买卖,走街串巷到处收购,延长、靖边、山西……只要能收到东西的地方他都去;粮食、山货、中药材……只要市场上看到的东西他都收购。

几年下来,张凤新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成为万元户的那一年,张凤新给家里盖了新房,买了新家具,还有录音机、电视机。张凤新把电视机买回来的那天晚上,村里的大人、孩子全都等候在他家看热闹。此后,每天晚上来他家串门看电视的人就络绎不绝。看着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起来,年迈的老母亲激动地说:“老张家终于把穷根拔掉了啊。”

从2000年至今,张凤新种植葡萄已经有18个年头了。“今年产量好啊,亩葡萄产量在4000多斤,光葡萄就收入了16万多元。”说起今年的收成,张凤新满怀欣喜。

现如今,张凤新已成为稍道河村的葡萄种植大户。每到成熟季节,就会有大批游客前来采摘。村民都说,自己家的葡萄愁卖不出去,可老张的葡萄愁得不够卖。

这些年,依靠葡萄收入,张凤新在延川县城给儿子买了楼房、小轿车,今年年初还在村上修建了八间平房,打算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发展乡村农家乐。

“当了一辈子农民,吃苦了,也享福了。”张凤新说,这40年来我们小山村的变化太多太大了,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新闻推荐

爱心物品送到村上

近日,陕西广播电视台调频FM99.9携同陕西都市传媒有限公司、陕西面业集团公司、渭南市联通公司、陕西利豪环保公司、壹基金...

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张凤新:从“要饭娃”到种植大户的逆袭 通讯员 王博 曹苗苗 本报记者 雷荣)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