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延安 今日安塞 今日延长 今日延川 今日子长 今日志丹 今日吴起 今日甘泉 今日富县 今日洛川 今日宜川 今日黄龙 今日黄陵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今日延川 > 正文

沙清荣的相机情缘 记者 樊江江

来源:延安日报 2020-09-30 06:30   https://www.yybnet.net/

见到沙清荣时,他刚从山里割草回来,穿着一件格子上衣,黑色的裤子,军绿色的鞋子,背上背着很大一摞草,笑着说这是给羊儿们准备的。简单地洗漱后,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家前几天添了5只羊羔,看,这是我给它们拍的照片,我还发了快手。”说着,他拿起手机给我看,聊起他与照相机的情缘。

沙清荣是延川县冯家坪乡小白家沟村人。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生活比较困难。1969年那年征兵,刚满20岁的他毅然决然地给自己报了名,通过了所有的测试,并于同年10月,顺利成了北京二炮部队的一名士兵,因为“眼力见儿”好,成了一名雷达兵。也就是在雷达车上,他第一次见到了给雷达车配备的照相机。

“那是一部上海生产的120海鸥牌胶卷照相机,部队上仅此一部,我一拿上就爱不释手。”提起那部相机,沙清荣印象非常深刻。

于是,只要一有空,他就仔细研究相机,给同事和周围的景物拍照。偶然的一次,他们外出时,发现距部队五里处有一家照相馆,他别提有多高兴了,部队训练的空余时间,他几乎都在那个照相馆,主动帮助照相馆的老板摆放道具、打光、招呼客人等。时间长了,老板觉得他还不错,也就给沙清荣教授一些照相的方法和技巧。那时候,只要有事找沙清荣,战友们都知道,他不在部队就在照相馆。

1973年,沙清荣复原回老家,对照相机仍然念念不忘。那时候农村生活条件比较困难,照相机对大家来说就是一件“奢侈品”。但左思右想后,他还是咬咬牙,用部队留存的津贴和微薄的收入凑在一起,买了一部和部队一模一样的120海鸥牌胶卷照相机,他利用工作之余琢磨拍照和洗相技术,还跑到镇上的照相馆学习、探讨新的拍照方法和洗相技巧。渐渐地,他的技术越来越好,不少人来找他拍照。

那个年代,沙清荣居住的地方,不论是乡镇上还是县上,照相馆寥寥无几。寻思良久后,他于1984年在永坪镇窑坪桥头开了一家照相馆——沙氏摄影。因为技术好,服务周到,他的照相馆里顾客络绎不绝,一些单位和学校也喜欢找他去拍照。

在去学校拍照时,每当看见家庭困难、父母又不在的学生,沙清荣就想起自己缺少母爱的童年,所以他总是免去这些学生的照相费用,还会资助他们一些生活费。

“沙清荣年轻的时候,不论走到哪儿都背着相机,我们以前的照片都是他拍的。”同乡的李应芳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胶卷相机更新换代了。2003年,沙清荣照相馆的相机也换成了数码相机。数码相机的拍摄和使用与胶卷相机还是有区别的,但也有很多雷同之处。他又开始适应时代,学习数码时代下的拍照技术和电脑调照片。他说:“我要活到老,学到老。”

随着自己年纪越来越大,沙清荣把自己的摄影技巧和方法传授给他外甥,帮助他建立了自己的摄影事业。

提起沙清荣,樊金平告诉记者:“沙清荣和同龄人比的话,思想特别先进,相照得特别好,我从年轻时开始,一家人就都在他那儿照相了,人品也特别好。”

“现在,我眼睛花了,调不好焦距了。但是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喜欢摄影,把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捕捉下来,记录下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变迁。”沙清荣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姬世录:生活不畏难 过上好光景

姬世录(前)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精心喂猪九月的天气不再炎热,果树管理也渐渐进入尾声,看着自家待丰收的15亩苹果园,69岁的果农姬...

延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延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沙清荣的相机情缘 记者 樊江江)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