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柴志应刘军伟)连续五届蝉联
西部百强、陕西十强县的志丹县,面对罕见的
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以石油经济为主的县域
经济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矢志不
移的红都儿女,英勇善对,逆势奋进,把强力推
进项目建设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拉动经济增长
的“制胜法宝”,同心同德,共克时艰,项目引擎
全县经济社会实现新跨越。
2009年是志丹县实现“三年巨变”决胜之
际,该县勇于应对挑战和机遇,积极调整经济
发展结构,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抓经
济就是抓发展”意识,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
长的主动力。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6.2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51%;围绕民生八
大工程实施了60个新建项目和33个续建项
目,先后累计争取到国家投资7343.98万元,其
中中央预算内投资4345.2万元,涉及项目23
个,已实施20个。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计划生
育服务中心、城南建材市场、人力资源市场、高
级中学体育场、第一幼儿园迁建、九吾山森林
公园等25个续建项目已完工;周河西岸防洪
工程、杨庄科至污水处理厂河堤帮畔工程、河
滨路路面北头延伸工程、城隍庙沟排险治理、
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廉租房二期工程等24
个新建项目已完成,其它新建、续建项目均在
加紧推进。该县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强势增
长的“助推器”,2009年签订招商引资合同项
目8个,总投资额为88840万元,其中完成到位
资金47881万元,招商引资合同额和实际到位
资金分别是延安市下达任务的253.8%和
319.2%。
项目建设大干快上、如火如荼的强劲势
头,使志丹城乡大地新颜尽展,社会事业欣欣
向荣,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高,县域综合
实力日益增强,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又一个
黄金时期。2009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15.27
亿元,同比增长16.4%;财政总收入达到27.32
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01亿元,增长
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0元,增
长25.9%;农民人均纯收入4203元,增长
25.9%。
2010年,志丹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项
目争取年”和“招商引资年”。该县本着降低财
政投资成本、转变投资体制、以存量换增量的
发展理念,把招商引资作为今后项目建设的重
点来抓,筑巢引凤,借梯登高,以项目带动志丹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今年,该县在财力十分困
难的情况下,计划投资5亿多元用于民生八大
工程30个新建项目。其中,红都保安革命纪
念馆总投资3550万元;城市水景观工程总投
资1亿元;生态项目建设8000万元,保安镇中
学总投资6526.61万元,三期廉租住房、志丹县
残疾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中小学校舍
安全改造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县财政全
力给予保障,使项目建设真正做到了以人为
本、和谐发展。目前,各个项目的前期论证评
审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
该县把招商引资作为今年项目的“重头
戏”,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全力优化投资
环境,努力把志丹打造成各地投资者云集争锋
的“聚宝盆”。为了做大做强招商经济,县上把
招商引资作为广大领导干部解放思想、践行科
学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检验,进一步健全招商引
资激励机制,加大了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力度,
要求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人人都做宣传员、个个都是招商者,充
分利用各种优势和关系跑项目、争资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努力营造全县大招商、大引资、大发展的良好氛围。目前,该县抓
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相关政策机遇,已争取19个中央预算内
投资项目,涉及资金14371.05万元。同时,经过精心筛选、论证、
包装的城区集中供热站、城区片段改造、杨庄科人工湖等26个招
商项目工作紧张进行,全县招商热潮正在掀起。(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柴志应胡晓鹤王琴)初春时节,在志丹县保娃沟门村菜农徐文光家的大棚内,一派融融的春意。徐文光夫妻俩正忙着将采摘的黄瓜整理装箱,准备拿到城里去卖。看着满棚翠色欲滴、顶花带刺的黄瓜,徐文光高...
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