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上世纪20年代末刘志丹在这里建立了陕甘根据地,1935年,中央红军来到陕北,并于1936年奠都保安,使志丹成为举世瞩目的“红都”。近年来,改革开放的大潮,使这片古老而英雄的土地再度沸腾,以石油为龙头的工业企业使“山保安”摆脱了贫困,实现了跨越发展。
然而,在志丹人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要把志丹建设成为一个有着比较发达的经济、优美的环境、繁荣的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怀着绿色的梦想,志丹人开始了绿
色的征程。
志丹是一个农业大县,千百年来农业生产一直沿袭毁林开荒、倒山种田、广种薄收、满山放牧的农耕模式,植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失衡恶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1999年以来,县上大力实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工程,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在全县的造林绿化面积中,大部分为草灌,乔木又以刺槐为主,树种结构不合理,距理想中的“绿色家园”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十一五”以来,新一届县委、县政
府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向全县提出了打造“生态大县”的发展战略,把生态建设作为一场“硬仗”来打,在全县形成了绿化高潮。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截至2009年,全县各类林地面积达到434.9万亩,森林覆盖率32%,林木绿化率39.75%,宜林荒山荒坡绿化率88.8%,活立木总蓄积量350万立方米,成为陕西省重点林区县之一,并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殊荣。
“生态志丹”扑面而来
仿佛在一夜之间,志丹的大街小
巷、居民院落、民宅小区,到处出现了大大小小许许多多的绿地、广场,有的气势恢宏,有的小巧别致。也许,在楼的拐角处、路边,多出来的十几平方米大的一点点地方,就会被搭配上不同品种的树木和花草,点缀出了那么一点情趣和惬意。
目前,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196.1万平方米,绿地率为35.4%,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13.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38.6%,公共绿地面积159.4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37.9平方米,远高于省级园林县城的考核标准。
街道两旁一棵棵比肩而立的中槐,在人行道上遮风挡雨,守护着城市的繁荣与美丽。道路两旁,笔直的行道树,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绿意。在省道“303”沿线志丹段,“百里绿色长廊”的建设,更为志丹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下转第二版)
柴志应刘晓媛
新闻推荐
网友为杜玉成老人献爱心本报讯(记者干雄焱)今年82岁高龄的杜成玉老人,家住志丹县永宁镇周山村。老人一家原有5口人,2009年6月,噩运降临在他们头上,老人的儿子在工地上失事身亡,儿媳丢下4岁的孙女改嫁。...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