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岁首,志丹县杏河镇边咀村徐凤元心里暖洋洋的:出门走的是水泥路,家里安上了自来水,看病钱能报销。谈起这些变化,徐大爷难掩兴奋:“党的政策真是好呀,我们尔格过的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徐大爷的幸福生活,仅仅是志丹县“十一五”期间,从民生破题、走向社会和谐大局的一个缩影。
即将过去的五年,志丹县经济社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1.08亿元,增长14.5%;2010年经济发展势头更是喜人,截止10月底,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2亿元,增长14.9%;预计财政总收入22.3亿元,增长1.02%;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55亿元,增柴志应长29.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15102元,增长1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50元,增长18.1%。
志丹富了,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刘晓媛也摆在了志丹决策者的面前:志丹有钱该怎么花?
“发展经济就是为了改善民生。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始终把服务群众、为民办实事作为最大责任,把改善民生放在第一位,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志丹县县委书记祁玉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从2006年以来,志丹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
民生事业要发展,投入是关键。“去年,县上民生支出4.96亿元,增长19.21%,占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今年,我们又安排5.15亿元,用于发展民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志丹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白小平在民生投入上毫不吝啬。正是由于志丹决策者的正确认识,志丹的民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志丹人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新型合疗制度,解决老百姓看病难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老百姓的一块心病,一场大病就能将一个家庭推入贫困的境地。这也是志丹领导一直关注的问题。
2005年,志丹县多方筹集合作医疗基金458.55万元,在全县10余万农民中全面推行新型合作医疗。(下转第四版)
—
新闻推荐
本报讯(柴志应白智元)志丹县继上年高标准建成县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一期工程后,去年又高质量完成二期工程建设任务,重点实施了公文传输、政府网站、电子邮件等软件系统建设。其中公文传输系统部署在县政...
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