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柴志应 刘军伟)“十一五”以来,志丹县围绕打造“生态大县、文化名县、经济强县”奋斗目标,攻坚克难,奋力争先,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点、区域特征、志丹特色的发展路子,志丹步入了率先跨越发展的新阶段,谱写了经济社会发展壮丽画卷。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县域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2011年预计生产总值达到158.6亿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多;地方财政收入17.7亿元,是2006年的1.8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000元和6550元,是2006年的2.5倍和2.7倍。连续七年跻身“陕
西十强县”和“西部百强县”。
——产业建设加快推进的五年。以石油为主的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形成了3个年产原油百万吨的大厂,原油总产稳定在450万吨以上,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步入园区化发展阶段。以“果菜羊”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新增苹果面积13.2万亩、大棚1489座、弓棚5632座、舍饲养羊12.5万只,产业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占比达到27%。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兴起,新增个体工商户3981
户、民营企业337家。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6亿元,实施了城南城北综合开发、河滨路改造、灵皇地台住宅小区、县城气化、集中供热、点亮工程、水景观等一批市政建设项目,实施了旦八、胡兴庄等一批小城镇和新型社区建设项目,实施了一批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了水电路讯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使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率由36%提高到50%。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五年。高标准实施了县城“两山”景观林、303省道百里绿色长廊、新农村“三化一片林”、坝系建设等一批重点绿化项目和水保工程,新造林33.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2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达到70%以上,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黄土高原梯田化县”和“省级园林县城”。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扎实开展了“五星级文明井场”创建活动,城镇和油区两大重点污染源
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深入推进精神文明系列创建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整洁靓丽”已成为志丹的新名片。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五年。稳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撤乡并镇如期完成。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建成了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大厅。不断深化财政改革,政府采购、集中结算、乡财县管等制度健康运行。公立医院改革基本完成,药品“三统一”全面推行。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柴志应刘晓媛)3月13日,阳光和煦温暖,在志丹县保安镇杨畔村支部院子里,来了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来了后,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交谈。“今天到你们这来就是走亲戚,看看你们过得怎么样。”他用...
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