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志丹县尚崇高的农院,老人正蹲在院子里摆弄着自己的根雕。“干这活就得蹲着,坐上凳子,就把人固定住了,雕出的东西就没了生气!”潜心做根雕已有十年的尚崇高说。
做根雕缘于一次偶然发现
尚崇高今年60岁,是志丹县双河乡毛巷行政村贺老庄村小组人。从2005年开始做起了根雕,到现在已经制作出了40多件比较精美的根雕作品。6月11日,尚崇高将自己收藏多年的根雕作品有序地摆放在院子里,大鹏展翅、凤凰于飞……各式各样的根雕作品琳琅满目。由于小时候家庭比较贫困,尚崇高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在家。年轻时他学过农机修理、开过农机配件门市,也曾在工地打零工。在一次打沙子过程中,不小心把眼睛碰伤,右眼就此失明,无奈只好回家务农。
“2005年我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无意中看见一个树根,觉得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于是就拿回家里,细心琢磨。”尚崇高对根雕的兴趣,就来源于这次偶然的发现。没有任何美术、雕刻基础,也没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尚崇高,与根雕结缘。从那以后,在外人眼里,尚崇高便有了一种“病”,就是常常一个人上山下沟寻找一些样式奇特的树根,整天一门心思地搞根雕创作,家里里里外外都堆满了树根。“只要一看到树根,我脑子里就会想这段树根适合雕刻成什么。”尚崇高称,原本在别人眼里毫无用处的树根,到他手里就变成了“宝”。
坚持10年 老人成“树根精”
做根雕是一个考验细心和耐心的活,根雕的制作要经过选材、浸泡、剥皮、雕琢、打磨、上漆等多道程序。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十年间,尚崇高利用农闲时间,练就了一手精湛的雕刻手艺。一个个奇形怪异的树根,经过他的巧手,又赋予了新的生命和灵性。长时间与树根打交道,使尚崇高对树根非常了解,都快成了一个“树根精”。“我现在看到树根,立马能说出树的品种和树龄,还能琢磨出这个树根像啥,能雕刻成啥!”谈起根雕,尚崇高十分自豪。
刚开始做根雕时,同村的村民莫衷一是。同村的尚福文一直以来对尚崇高搞根雕创作不看好。“农民应该以务农为主,树根能刻出什么东西?”尚福文称,可没想到时间久了,尚崇高雕的东西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甚至吸引了很多外地的客商,让人十分佩服。
但这些上门买根雕的人,都被尚崇高一一拒绝。“每一件根雕都是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心雕琢的,时间一长,与根雕有了感情,舍不得卖掉。但若碰到懂根雕、又能谈得来的朋友,还会给朋友送了一件,作为纪念品。”尚崇高说,根雕是自己坚持多年的爱好,也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华商报记者 贺秋平 通讯员 尚文权 沙江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陈雪通讯员杨洁)擀面皮是陕西的名小吃。然而,有些经营者为了让自家的面皮味道更为鲜美,便在利益的驱使下往擀面皮汤汁中添加罂粟叶、杆、壳。近日,志丹法院公开宣判了四起生产、销售...
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