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延安 今日安塞 今日延长 今日延川 今日子长 今日志丹 今日吴起 今日甘泉 今日富县 今日洛川 今日宜川 今日黄龙 今日黄陵
地方网 > 陕西 > 延安市 > 今日志丹 > 正文

我的青春偶像 我的精神食粮 高志旺

来源:延安日报 2020-04-26 06:35   https://www.yybnet.net/

今年是延安日报创刊70周年,我在前一段时间就注意到了这个节点。前几日见到了延安日报的孙文珍女士,我和她谈了很多我与延安日报的情缘。她当时就约我为延安日报创刊70周年写点东西,我由于工作忙,心里老惦记着这件事,没有时间写,今天抽点时间写的东西,都是我发自内心的一些情感。

记得我最早见到延安日报时,还在读小学,大约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时好像叫延安通讯,不定期地出版,刊登些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文章。

到我参加工作的时候,已经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延安通讯改为延安报,报头是叶剑英题的。当时是周三报,我从那时就爱上了延安报,是我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1982年10月23日,我的文字第一次变成了铅字,就发表在延安报上,当时的责任编辑是张春生先生。他编发了我的一篇小品文,就是这篇小品文在我居住的那个小城里引起了强烈轰动,发表的当天晚上我失眠了,躺在床上一遍遍默诵我的文章,一遍遍幻想我去拜见张春生先生的情景。那篇文章发表后,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停地给延安报投稿,有消息、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

1984年4月,延安报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散文《夏夜赋》,当时责任编辑是政文部的高建群先生。我当时第一次见到高建群的时候,他详细给我讲了这篇文章的发表过程。这篇文章是1983年夏天,我去志丹县芦子沟村刘志丹将军的故乡下乡时写的,写好后就投往延安报,然后石沉大海,时隔近一年后才发表。高建群先生讲,当时他看到这篇散文后眼前一亮,觉得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散文,但因为种种原因,版面被挤占,一直到次年5月份才发表。他当时专门用了不同于其他文章的小楷字排了版,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此后,我和延安报感情更深了,每周一、三、五我都盼着延安报的到来,一天见不到延安报就寝食难安。

1984年,我调到了志丹县委宣传部当通讯干事,成了延安日报的特约通讯员,我特别高兴,能向延安日报投稿,能参加延安日报召开的各种会议,能更多地接触延安日报。记得时间不长,我就认识了史子正、苏若望、刘阳河、王黎、刘忠、杨葆铭、顾秀榆,还有后来的孙文珍、杨宏兰、孙世忠等等。

每次从县上到延安,走进延安日报社,我就有一种无比崇敬的感觉,我在张春生、高建群、苏若望家里曾经与他们促膝长谈。每一次走进延安日报社的大院,都让我心潮澎湃。当时报社的院子里还有一个篮球场,我与报社篮球爱好者一起打过篮球。

1985年4月,我作为代表,参加了延安日报创刊35周年庆典活动。当时在延安地区一所举办,在一所的一楼大宴会厅聚餐,宴会结束后在五楼会议室举行文艺晚会。记得当时高建群先生写了一首关于新疆的诗,请赵卫东朗诵,还有田海涛同志也朗诵了一首诗,当时感到高朋满座,人才云集。晚会有舞蹈、歌唱、小品,朗诵把晚会推向了高潮。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这么高层次、上档次的庆典活动,给我一生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天还开了座谈会,不巧的是,晚上我接到电话,单位有急事需要立刻赶回,我只好于4月9日晚连夜赶回了志丹县,没有完整地参加完庆典活动,让我感到非常遗憾。

自从当通讯干事以后,我和延安日报的联系更加紧密,我不停地写稿、投稿,延安日报的编辑记者们也非常支持我,有时候一期延安日报上同时刊登我两三篇文章。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崇尚文学的年代,我的表现成为我当时生活的那个小城家长教育孩子的事例。那些家长们经常说,你看人家谁谁家的孩子,经常在延安报上刊登文章,有时候一期同时刊登人家孩子的两三篇文章,你们谁能做到,亏你们和人家的孩子还是同学哩。其实我心里明白,主要还是延安日报培养造就了我。

1984年至1985年,我在县委宣传部当通讯干事,当时20出头,正值青春年华,也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辉煌的时间,感到自己很充实,给延安日报、陕西日报、县广播站和陕西广播电视台写稿。每到晚上我的思维活跃,写了不少新闻稿和文学作品,也为我以后出书奠定了基础。记得1984年的延安日报年底总结会上,地委书记郝延寿前来参加会议。他的讲话,令我一生难忘。

1995年9月,因我要到外地求学,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县委宣传部通讯干事这个岗位,但我仍然关注着延安日报,每天来的延安日报和每篇文章我必看,延安日报的每次活动我都关注。在离开县委宣传部的时间里,我依然笔耕不辍,经常向延安日报投稿,延安日报也发表了我不少文章。

2007年,我从市委某部门调入市委宣传部工作,这样我和延安日报又有了更多的接触,感情更深,历久弥新。在汶川地震那个特殊的时期,我到报社审稿,和报社的同志们一块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甚至黎明,让我对新闻工作者的辛苦有了深刻体会。

在我的一生中,没有延安日报的陪伴就觉得枯燥无味,延安日报伴我走过了青春,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1984年,政文部的高建群先生来志丹采访,在我住的宾馆房间为我写了一首诗,叫《赠文学青年甲》:人们都在默默地走着人生的路,有时偶然相逢,有时又突然分手,所幸的是,有了分离才有重逢的时候,我年轻的生命因负重而苍老,因了你们,苍老的生命又绿上枝头。他还为小城文学青年乙题诗:当我第一次遇到你惊恐的大眼睛,就为你深深地诧异起来,假如这世上还有造物主,假如造物主还将他向人间遣派,我相信他与高原上美丽的鲜花同开。高建群给我题诗后,我写了一篇《月夜下的思念》,不久便在延安日报发表。那个文学青年乙后来也在延安日报发表了不少诗歌、散文,现在已是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并出了两本诗集。这都是延安日报培养造就的结果。

本来还有好多话要对延安日报说,但还是把更多的版面和时间留给大家吧。今天,我只想在这里说:延安日报,你是我的人生导师,你是我的精神家园,你是我永远的人生目标。有了你,就有了我的人生方向;有了你,就有了我的精神慰藉,你是我永远的青春偶像,你是我永远离不开的精神食粮。

新闻推荐

志丹县 干部地里“捂暖暖” 农民锁眉变舒展

本报讯(通讯员刘莹记者方大燕)“天公不作美,气温不饶人。但好在我们县上‘给力’,派干部来帮我们给果树‘捂暖暖’,不然这眼...

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我的青春偶像 我的精神食粮 高志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