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家的苹果卖了个好价钱!”子长县瓦窑堡镇庙湾沟村村民高海成高兴得合不拢嘴。他承包的30亩果园今年刚挂果,就卖了个好价格,均价一斤4元,苹果一项收入24万元,他家4口人,人均纯收入可突破3万元。子长县庙湾沟村早在2007年就被县上确定为苹果园地建设示范村,由于管理科学、养护到位,目前被确定为市级示范园,该村15亩以上示范户达到20余户,苹果产业已成为该村村民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子长县抓住全市“苹果北扩”战略机遇和群众高涨的热情,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山地苹果,2014年秋季,该县山地苹果新建园面积突
破3万亩,全县新栽园面积达到18.3万亩。山地苹果蓬勃发展,已成为子长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让苹果“红”起来
子长山地苹果产业起步晚,规模化经营差,市场效益低。如何让红都苹果产业“红”起来?成为县委、县政府近年来首要考虑的问题。
11月15日,杨家园子娘娘塬山上,子长县委书记兰孟偃弯下腰用手拨开土堆察看苗木栽植情况。“大家担心没水,果苗会旱死啊!”村长杨晓伍说。兰书记当场表态:“明年我们开始建10个集雨水窖,如果10个不够,根据情况需要几个建几
个,只要大家有信心,我们子长的苹果一定会‘红\’起来。”
产业要发展,科技是关键。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凭借质量和技术两条腿走路,在提升优果生产上下功夫。
树施肥、抹芽除萌、合理间作、灭鼠防虫、整形修剪……以县果业开发中心技术人员为主力,配合乡村技术人员,广泛推广苹果管理关键技术。县上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常年聘请果
树专家作为技术指导,为全县培训了大量的县乡业务技术骨干,有500多名果农达到了农民技术员水平,克服了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大量的技术人员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全县发展山地苹果产业提供了技术力量和服务保障。
在建园管理工作中,子长县从建园、选址开始就严格把关,打实基础。选择近村近路近水、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坡度小于15度的好山地,作为果园地。 (下转第二版)
盘点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垠山“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子长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精心谋划,坚持高标准引领、严要求推进,使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在强化学习中正本清源,在对标定位中涤荡灵魂,凝聚...
子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