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周展辉 记者 卢新智 实习生 李晓军)“反应堆,是个宝,省了化肥和农药;坐果多,上市早,绿色环保效益高,大家都说技术好!”这个关于秸秆生物反应堆的顺口溜,眼下在子长县很流行。日前,记者在杨家园则现代农业园区蔬菜大棚里,初次见到“秸秆反应堆”,就被它深深地吸引。
“挖30厘米深、1米宽的地沟,铺两层秸秆,中间洒一层菌种,培土、浇水,打一些透气眼。这就是‘反应堆\’了。上面再种菜,效果就不一样了。”园区农民技术员郭杰介绍说,秸秆反应堆,听起来挺吓人的,其实,就是把以前焚烧掉的玉米秸秆,通过发酵使它们转化成蔬菜、瓜果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同时,发酵过程中还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热量,使地温保持四季平衡。使用这项技术,用秸秆代替大部分化肥,不仅改良土壤,还能使大棚瓜果菜产量提高,品质改善。
据悉,大棚秸秆反应堆技术,目前是全国推广的一项低投入高产优质蔬果的新技术。该技术利用玉米秸秆做原料,在菌种作用下分解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类物质,并释放热量,达到增强光合作用的目的;秸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使棚温温度升高3至5℃;秸秆发酵分解产生的废渣,可作为有机肥料,起到提高蔬菜免疫力和防止病虫害的作用。
技术实用不?效益好不好?最终还是农民说了算。管理大棚的农户卢海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棚内温度不够,蔬菜上市晚,卖不上好价钱,用上反应堆技术,温度上来了,产量也提高了,还能提前上市10来天抢占市场,价格也比原来每斤多卖出2-3块钱,还省出了不少水肥钱……”
郭杰说,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易学易懂,操作简单。目前,杨家园则现代农业示范园正在积累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经验,待成熟后便在全县推广,引领群众科技致富。
新闻推荐
为现代农业插上“金”翅膀 ——子长县金融支持新型农业发展调查
资料图片本报通讯员李晓飞韩婷高艳今年以来,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上关于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的相关文件精神,更好地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在人行子长县支行及子长县金融办的指导下...
子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子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