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熊昌华)3月30日,本报报道海阳市小纪镇泉水头村未经审批的“地下骨粉厂”污染当地环境的事。4月7日,时隔一个周后,记者再次到泉水头村探访。当地居民们告诉记者,清明节前后,骨粉厂里面的设备、骨头连续被搬走。他们表示,骨粉厂搬走了,他们也不再担心环境被污染了。
昨日12时55分,记者来到了骨粉厂。上次采访时,骨粉厂的大门紧闭,几个工人正在拾掇骨头,一个圆柱形机器正咕噜噜地旋转。而现在则大不相同。骨粉厂大门现在已经敞开,里面空荡荡的,骨头、机器几乎全被搬走了。
走进厂子,虽然没有成堆的骨头了,但还能闻到骨头遗留的味道。一条被拴着的青毛色狗向着记者狂吠不止。环顾四周,整个骨粉厂格局为三部分。院子、三个加工车间和一排工人宿舍。据了解,运来的骨头首先放在院子里,之后放进各个车间加工,而工人们就住在骨粉厂。记者往脚下一看,发现整个骨粉厂院子被骨头长期碾压,显得坑洼不平。
正观察间,从厂子北面的角落里,一位50岁模样的男士走了出来。他自称是骨粉厂老板的亲戚,干了半年多,专门负责看守厂房。“老板有事已经外出了。”据他介绍,4月5日那天,骨头和机器基本就卖完了。“机器当废铁卖掉,骨头便宜处理,以后再也不干了。”男子回忆是3月30号上午,市环保局工作人员来检查,勒令关闭骨粉厂。
男子介绍,骨粉厂地基是一个大石坑,属于村子的荒山,2011年他们从发城搬过来,一开始想着办养殖场,后来改了主意。来到最西边的加工车间,记者看见地面上横七竖八躺着几把扫帚,电线线路大部分已被拆除,只剩有半桶发黑的油水,用勺子一舀,几块发臭的骨头漂出水面。
谈话中,男子带着记者来到厂房最北侧的职工宿舍。据他介绍,骨粉厂有7个工人,工人们基本都是单身人士,在厂子里免费吃住,一个月领着几十块钱的工资。
新闻推荐
浒苔上岸染绿海阳万米金沙滩, 预计2天后大规模登陆海阳近岸,烟台市区出现几率较小
本报讯(YMG记者牟涛摄影报道)昨日,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发布最新绿潮监测,目前浒苔大军距离海阳市近岸不足10公里,记者在海阳市旅游度假区海边看到,浒苔“先锋”已经抢...
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海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