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海阳新闻 > 正文

花繁播香季 风正扬帆时, ———海阳市东村街道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

来源:烟台日报 2013-07-29 17:59   https://www.yybnet.net/

海阳市东村街道办事处,位于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举办城市———海阳市的城市中心区,辖35个行政村、3个城市社区,总人口8.8万余人。

近年来,随着海阳城市规模的持续膨胀,作为城市中心区的主体区域,东村街道借势亚沙会聚力突破城市经济,大力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产业,成为海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镇街区之一”。与此同时,东村街道的发展也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随着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持续涌入,街道发展规模不断膨胀,导致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发展空间日趋狭窄;另一方面,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多,群众安居乐业、民生改善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摆在了街道工委、办事处面前。为此,东村街道在亚沙会成功举办之后,按照海阳市委、市政府在“一体两翼”发展布局中“率先崛起”的战略要求,迅速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抓牢转调主线,提出实施“抓项目、促转型,抓规模、育特色,抓城建、重内涵,抓实事、促民生,抓作风,打根基”“五大工程”,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扑下身子实干,昂扬斗志攻坚,寻隆起之机,探抢先之路,全力打造海阳城市经济综合体、商贸物流样板区。

筑巢引凤招大引强老城区迎来新面貌

面对街道园区内项目基本饱和的瓶颈制约,东村街道紧紧依托地处老城区、传统商贸业繁荣的独特优势,坚持把招大引强作为突破区域发展、增强发展后劲的“新动力”、“生命线”,加大项目引进投入力度,把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服务业上,延伸到金融、物流、总部经济等高新领域,不断壮大综合经济实力。到目前,已引进在建项目12个、总投资160亿元,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270亿元,在谈项目11个、总投资580亿元。

东村街道和平村党支部书记宋杰一说到招商引资就光彩熠熠:“招商引资,是俺们村发展的生命线。看看俺们村这几年的大发展、新变化,都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的决策部署来实现的,都是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大项目推进大转调\’来推进的”。确实,仅和平村就引进过亿元大项目5个、总投资过20亿元。

亚沙会成功举办之后,东村街道就把发展的着力点聚焦到项目建设上来,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倾力突破大项目,推动大发展,通过积极筑巢引凤,实现了借梯登高。2012年12月28日开业的佳联商厦是由佳联置业有限公司投资8500万建设的一个综合性购物商场,建设面积15000平方米,分为地下一层与地上六层,已入驻苏宁电器、宁波皮革城等多家零售业巨头,是海阳市最大的商业购物中心之一,每逢节假日来往购物的人络绎不绝。正在扩建改造的海阳市百货大楼新建面积40000平米,现已完成土建、消防、空调、电梯等工程,投入1.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海阳市民购物、消费的新去处。城北汽车城完成了土建工程,投入4000万元,建成运营后将成为海阳首家集销售、保养、维修于一体的大型汽车销售集散地。水晶丽都项目完成住宅楼土建、商业街建设,建设面积7万平方米,投入1.4亿元,成为海阳高端房地产的样板区,其中32层楼座将成为海阳城区新的地标。翔雨加气站总投资1.5亿元,目前已投资1亿元完成管道铺设、土建等工程,今年年底建成后将为海阳半个老城区近5万户居民供气,为全市所有用气出租车加气,年可实现利税3000万元。

这些新建、续建项目体现了东村街道求发展谋突破的勇气与魄力,为海阳老城区带来了新变化、换来了新面貌,在发展壮大街道实体经济的同时丰富了城区居民的生活,弥补了海阳老城区产业老化、发展滞后的状况,极大促进了街道经济的繁荣。今年上半年,全街道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851万元、同比增长26%,全年有望突破1.5亿元。

干就干一流做就做最好城镇化建设打造新地标

位于海阳市黄海大道的盛华国际建设项目,是由盛华堂开发有限公司具体投资建设的商业项目,分为商业楼层与住宅小区两部分,商业楼层为“1818美食广场”;住宅小区为盛华丽景,属东村街道引进的旧村改造项目。1818美食休闲广场是由盛华堂开发有限公司引进的一个餐饮品牌综合平台,采用先进的招商理念和灵活营销模式步步跟进,汇聚鲁菜、川菜、粤菜等代表城市特色文化的高档餐饮品牌,并综合数字影院、洗浴桑拿、KTV、球类棋牌等各种娱乐项目,建成以后,将变成海阳市最大型的“吃喝玩乐购”商业广场,成为海阳市消费场所新地标。该项目的设计将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引入旧村改造中,形成具有国际品质,展现未来多元化都市活力的新型社区。该项目通过政府与开发商和老百姓三者利益关系的协调处理,最终达到互动多赢。

盛华国际项目只是东村街道旧村改造工作的创新品牌。东村街道始终把旧村改造工作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思路,通过“美丽、人本、文化、高效、实力”五大举措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即以提升街道形象为基础,推进美丽城镇化;以关注民生民本为核心,推进人本城镇化;以培育新型市民为关键,推进文化城镇化;以创新社会管理为突破,推进高效城镇化;以加速经济发展为重点,推进实力城镇化。因此,东村街道以“人的城镇化”,突破瓶颈、激发活力,着力实现“魅力新东村、海阳第一街”的建设目标。在整村改造过程中,在合法拆迁、和谐拆迁的基础上,东村街道2012年拆迁380户,开工安置楼主体建筑全部完成。2013上半年全街道7个重点村共完成拆迁444户,开工安置楼75900平方米,回迁安置460户。“如果没有上级城镇化旧村改造政策,我们村群众不知哪一年才能住上宽敞、舒适的楼房,老百姓会永远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李义欣站在新村凤凰新城边上,指着眼前的旧村改造规划图自豪地说:“今年我们将完成全村90%以上旧房拆迁,年内80%以上的群众会搬上新楼,一改过去城郊村‘脏、乱、差\’的面貌,使农民一夜之间变成市民。”拆迁与安置的同步进行、相互促进,使老城区旧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为城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环境宜居特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日益繁荣,也带来了环境的脏、乱、差等系列问题。为进一步改善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打造生态宜人、环境宜居的新形象,东村街道结合全市“三个五”创建工作,在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拳出击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工作,街道面貌随之焕然一新。东村街道对辖区村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在各村分别建立起卫生保洁和垃圾清运队伍,完善日常管护制度,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环境;注重打造亮点,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完成8个模范村庄创建的基础上,重新确定10个村庄,按照“五化”标准进行集中整治、重点打造。2012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三年大造林”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早谋划、早动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打造,规划了1000亩的青松岭造林绿化集中方,总投资约120余万元,栽植黑松7万余株、杨树12000余株。2013上半年,街道完成青威高速路两侧采伐补植110亩,复绿工程80亩,新建绿化示范村2个,完成进村路绿化2300米,栽植各类高档绿化苗木3000余株。东村街道先后投入1200万元用于整治部分小区,创造了干净、亮丽、舒适的宜居环境。凉山后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原先村内道路坑洼不平,河道内污水横流,垃圾围村,群众抱怨很大。自2012年以来,市、街、村三级共先后筹措资金260余万元,整治硬化街道15000米,对村内河道进行浆砌疏浚,主要街道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新上路灯80盏,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跃而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示范村庄”。

在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性工作的同时,东村街道也在摸索产业发展生态化。创建于2003年的丹露春茶场就是东村街道发展生态农业的典范。茶场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促发展,2007年3月20日采收了第一批春茶,比大田种植提前40天左右,结束了烟台市不能生产“明前茶”的历史。茶场内建起了6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用沼气热能加工茶叶,用沼液喂茶树,达到有机食品生产标准。作为烟台市旅游观光基地,每年的3月下旬至9月都有大批游客来到茶场自行采茶,自己加工。对于茶园的发展,街道倡导规模化区域种植,成立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引导茶农更新优良茶种,创新茶园管理技术,提高茶园的生产和茶叶的品质。两年多时间,合作社社员由几十户发展到100多户,种茶面积达500多亩。在茶场的带动下,海阳绿茶开始探索建立产业化经营机制,把企业与基地、茶农有机联系在一起,采取举办培训班、建立茶业生态示范园等形式,绿茶产业迅速壮大,居民收入明显增加,达到1.1万元,年均增幅超过10%。

贴近民意办实事社区建设工作开创新局面

改进社会服务,创新社会管理,一直是东村街道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以来,针对城市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街道按照“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工作要求,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健全服务网络,搭建服务平台,整合服务资源,强化服务实效。

东村街道将兴海社区作为网格化管理试点,以点带面逐步开展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并把本次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列为今年社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了工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社区主任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先后召开了书记办公会、工委会议研究、布署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经过前期工作规划,东村街道集中组织机关干部进行了居民信息入户走访登记工作,将所采集信息全部录入居民信息管理系统,搭建数字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立网格信息库、管理资源库。在网格化管理实际运转过程中,街道坚持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靠服务赢得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按照有利群众、方便服务、宜于管理的原则,依据所辖范围、房楼布局、道路街巷、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等情况,共划分为15个网格,从群众推选的楼长区长候选人中择优录取了49名,作为社区网格的负责人,将党建、信访、综治、计生、流动人口服务等工作细化分解在社区网格,形成“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服务管理体系,实现辖区内各项事务服务管理无缝覆盖,及时解决治安、物业、环境等工作出现的各类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把问题解决在网格,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细微之处见和谐民生服务拓宽新领域

东村街道在不断提升经济实力的同时,十分重视民生服务,大力实施惠及社会各层面的惠民利群实事,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惠民政策带来的实惠,共享发展成果。在社会保障方面,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个和村级卫生室32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100%;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分别达到每年2300元、4320元,月发放低保金18万元;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在文化生活方面,为辖区村、社区配置健身器材120件,增加了群众活动场所21个、8万平方米;老年合唱队、健身舞蹈队、秧歌队、门球队等多支业余文体队伍常年活跃在村庄、社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多次在各级文体比赛中获奖。在居民创业、就业方面,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方案,通过积极开展面向不同群体的创业、就业培训工作,以及主办现场招聘会等方式,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除率100%,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近97%,辖区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5%。

转作风促新风机关建设实现新突破

打铁还需自身硬。东村街道工委、办事处一班人按照海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解放思想优化作风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近年来东村街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行“一线工作法”,街道主要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联系包帮1个示范村、1个后进村、2名困难对象和1名困难学生,其他干部每人至少要联系包帮1个村和1名困难对象。将每周周五定为包村干部走访日,包村干部要主动到村走访,向群众宣传惠民利民政策,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为村发展谋出路、想法子。街道将今年的考核与岗位目标结合,实行“分级考核、分组考核、分人考核”,考以致用,倒逼机关干部改进作风,提高为民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全街道上下努力营造凝心聚力、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员干部精神风貌、工作作风的新变化,以新形象、新作为推动办事处的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东村街道凭借海阳“奋战五年率先崛起”之势,正迈出坚定步伐,向着“海阳美丽第一街、烟台实力前锋街”迈进。在新的征程上,东村街道广大干部群众正高扬党的十八大旗帜,披荆斩棘,昂首向前,扬帆奋进!郭伟林永东赵静摄影报道

东村街道青松岭造林绿化集中方远景

旧村改造中的城北村居民健身休闲广场

盛华国际1818美食广场规划图

美丽富饶的东村街道全景

新闻推荐

张本初男年月出生海阳市保安公司保安年月入选山东好人

4.张本初,男,1956年8月出生,海阳市保安公司保安。2013年6月入选山东好人榜。2013年1月28日13时30分左右,一位云南女孩在海边退潮的一处沙滩小高地...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花繁播香季 风正扬帆时, ———海阳市东村街道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