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最终落脚点在产业发展。近日,《走进美丽乡村》采访组来到海阳市方圆街道北城阳社区,在这儿见到了一处因收购不到有机蔬菜,而“赔钱”建起来的生态科技蔬菜园。园内引用国内最先进的栽培设施,栽种着诸多罕见品种,是村民免费学习基地,也是该村未来的产业支撑点。
建样板棚免费授技
北城阳社区位于海阳市城区东部,北依海阳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招虎山,南临该市龙山文化遗迹。昨日,村庄里聚拢了诸多闻名而来的村民,但他们不是为了游玩景区,而是前去学习“致富经”。
“这些人都是冲着村头的生态科技蔬菜园而来。”北城阳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洪军说,这个蔬菜园是周围的有机蔬菜生产“样板处”,园内配有专业技术员负责,周边村民都可以免费前来咨询、请教。
走进有机蔬菜大棚,棚内较高的温度,让人感到一阵惬意、舒适。这里面,不仅进行品种混合种植,而且栽种品种均不常见,有黑茄、绿茄、奶油生菜等几十个品种。“我们这个基地,不是用来种菜卖钱,而是作为展示学习所用,所以种植的品种比较杂。”烟台百淳怡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雁林说。
百淳怡慧公司最初的本意是到该村建立采购基地,可调查后发现,村民生产的蔬菜达不到“有机食品”要求,但村庄的生态条件和生产基础较好,因此决定先建立一处示范基地,吸纳村民到基地学习和就业,培养现代农民。“到明年底,争取建起380个高档有机示范蔬菜大棚。届时,等农民的技术成熟,我们就可以放心把大棚承包给村民进行栽种,然后达成最初的设想,实现双方共同盈利。”何雁林说,这些生态蔬菜大棚将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运输,预计每个大棚年均收入6万元以上。
工业老区探索生态农业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根本。在方圆街道,类似北城阳村的建设模式,是整个街道的通用模式。
“方圆街道地处海阳市老城区,工业经济起步早、基础相对较好。在发展中,我们一直在考虑缩小城、村间的差距,而这种特色农业发展方式,正是适合本地的模式。”方圆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勇刚说。
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介入,方圆街道逐步明晰了发展道路。当前,该街道千亩“海阳绿茶”生态茶园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今年以来完成茶园种植500亩,同时,争取到500亩的山东省良种繁育高产示范田落户,这两个项目将有效引领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的前沿阵地。“方圆街道区域内,还拥有招虎山和天籁谷两个4A国家级景区,可以聚集大量人气,这样生态旅游业也进入了发展日程。”李勇刚说,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农村观光旅游带,使镇域经济进一步壮大,农村经济进一步盘活。YMG记者姜乾摄影报道
有机蔬菜大棚。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吕连兴阎婷YMG记者姜乾摄影报道)昨天一早,海阳朱吴镇北洛村老小齐聚村庄广场,秧歌队踏着喜庆鼓点扭起了秧歌,该村自评、自选的...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