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海阳新闻 > 正文

藏在胶东丘陵间的农耕文化

来源:烟台日报 2013-12-25 17:50   https://www.yybnet.net/

梯田也是一种文化?没错。今年夏天,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红河哈尼梯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的入选理由为:“近百万亩神奇壮观的梯田,不仅是人类农业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哈尼族文化特质的集中展现”。中国的梯田主要分布在岭南地区,其中广西、云南居多。然而记者海阳采访时意外获悉,北方也有梯田文化!早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专家们就在海阳当道村发现了从明朝时便开始修建的梯田遗址,总面积达到1740000平方米,经过500多年的岁月蹉跎,至今仍然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北方梯田和南方梯田有什么区别?胶东的梯田文化蕴涵着哪些故事?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这处“隐藏”在大山深处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实地采访。

【探寻】藏在山间的美丽画卷

当道村梯田位于海阳市郭城镇当道村东部,朱吴镇二王家村西部,前往目的地道路对于初来乍到的记者来说,就是一个字———“绕”,甚至连海阳市博物馆副馆长、当道村梯田的研究专家张春明也一度领错了路。“烟台梯田的分布不多,主要集中在海阳、栖霞这样山区较多的地区,毕竟如果有平原垦地,谁还会开山种田。”张春明告诉记者,修建梯田是一件漫长的工程,据当地村民反映,一级梯田一个劳动力一年也整不出来,所以当道村梯田如此巨大的面积,无疑是当地村民祖祖辈辈辛勤耕耘的产物。说话间,车窗外漫山的梯田已经映入眼帘,不过因为角度问题,从山下仰望只会看到其上种植的果树,但感觉却平淡无奇,这或许也是这里一直默默无闻的原因。然而,随着车辆穿过村庄,沿着绵延的盘山路提高了海拔后,一幅美丽的画卷出现在记者眼前,犹如链带一般的梯田布满了视野能及的所有大山,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与远处的天空连成一片,带着凉意的新鲜空气从山谷间吹过,让久居都市的一行人顿时感到沁人心脾。“这是个开发旅游的好地方。”张春明告诉记者,这还不是最美季节,眼下光秃秃的梯田有些萧瑟,倘若春天来此,青翠欲滴的果树绕山坡,铺就成层层绿色壁毯;而夏末秋初之时,金黄的稻谷漫山遍野,梯田在四季更替间绘就出一幅幅变化奇巧、简朴秀美的水墨画。

【印象】“坚毅”“朴实”的文化特征

一片梯田边立着块石碑,告诉人们从2012年4月18日起,“当道村梯田”正式列为烟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的背面刻着保护范围:“当道村东部,二王家村西部,坛山、琵琶顶、高家山、二王家山等周围山地,东西2000米,南北870米,总面积约1740000平方米。”

祖祖辈辈的庄稼地竟然成了“文物”,这是当地村民做梦也没想到的事儿,至今60多岁的村民王家龙还觉得这是个笑话。“这都是老辈儿传下来的啦,别说我不记得啥时候修建的,就是再往上数三四代人恐怕也不记得。”王家龙伸手向上指着第四层梯田告诉记者,“那层是我的,一人就占2分地,别看今年雨水多,可这梯田愣是一点没塌。”

对于王家龙来说,能在“文物”上种地没啥可光荣的,日出而作的劳动和丰收的喜悦成为他对梯田最朴实的情感,“一级梯田一个劳动力一年也整不出来”、“和平原垦地相比,产量至少要少四分之一”算是他的一点牢骚。

如果说充沛的水土资源给予南方梯田浪漫的气质,那么“朴实”和“坚毅”绝对是北方梯田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记者了解到,在当地北部山区流行一句民间谚语———“北山的孩子不认爹”,指的就是当地人在梯田劳作的真实写照。“农忙时节,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早晨在孩子们都没起床时就要出门上山耕作,边开垦,边耕种,边修整地堰,因为上山的路途遥远,所以一天时间都在地中劳作,中午家属送饭,到晚上回到家时,孩子们早已睡着了。”

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很多村民对于通往梯田的路程都回答:“不远,一会就到了!”事实上,山和山之间的距离,开车都要走上很长一段时间。“村民们祖祖辈辈都习惯了,过去这里没修路,路上的时间还要更久。”

【历史】源自明朝万历年间的云南移民

因为是冬闲时节,看不到农民在梯田间劳作的场景,偶然可以看到有村民趁着空闲修补围挡梯田的石头墙。在制高点俯视,视野内的大小山坡从底部到顶部全为梯田,少的三五级,多的一百余级。记者观察,梯田最宽也就3米多,最窄不足1米,多为1至2米;最长的有七八百米,最短几十米,多为3、4百米。地堰高1米左右,由大小石块堆积而成。据介绍,这里山坡海拔最高250米左右,从山顶往下看,梯田围绕山坡一级一级向下,非常壮观。

关于当道村梯田的历史,曾参与重修家谱的当道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志,也无法给出确切说法,因为家谱里关于梯田的记载一点也没有。“我们村里的人大多都姓王,是在明代从云南省移民过来的。”王永志说,移民第一代是兄弟四人,老大定居当道村,老二定居二王家村,老三定居三王家村,老四则定居在另外一个村子。“按照常理来说,老大定居当道村之后,就应该修建了梯田。”王永志介绍,“但是根据家谱,他们迁到这里的时间是明朝崇祯年间1628年,而在此之前,自然村程家庄村在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就已建村。”王永志认为,程家庄村建村后,修建了当道村最早的梯田,距今有400多年。

张春明也曾参与对当道村梯田的文物普查工作,他表示,由于当道村家谱无记载,该村无村志,历史考察成了难题。“一般来讲,当道村梯田最早起源于附近几个村庄建村。”张春明认为,这样最早可追溯到程家庄村建村的1601年。不过,张春明提到,也有学者认为,在这几个村庄建村之前,当地已有原始居民,只是人口较少,当道村最早的梯田已有约500年的历史。

【保护】年轻劳动力流失带来的文化断层

张春明表示,梯田是古农学中一项重要的遗产,是农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长期劳动的结果,是智慧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科学、经济和艺术价值,对研究古代至今土地的开发利用以及农业史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梯田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梯田旅游、梯田文化、文化遗产等等,其作用远远超过了农业本身,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梯田将在文化、旅游等各方面发挥着更突出的作用。”

然而对于开发旅游的观点,村民们在采访中普遍认为可操作性不大,“不光因为位置不便,更重要的是,如果将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让出来,心理上过不去。”采访最后,张春明还表示了对当道村梯田未来的担忧。“现在留在村里继续打理梯田的,大多数都是50岁以上的老人,40岁以下的村民绝大多数都进城了,工作或者做生意,不少人还在城里买了房子。现在耕种梯田的这一代老人,再过20年,将无力劳动,梯田或许就会慢慢消失,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YMG记者邵壮通讯员吕连兴摄影报道

当道村梯田

新闻推荐

元旦假期瘦身火了周边游, 祈福、温泉、滑雪,烟台“冬游”不寂寞

本报讯(YMG记者曲妍妮通讯员吕奕霏林昕)“缩水”的元旦假期,打破了很多市民原有的中长线旅游计划,一些周边近郊景区景点抓紧时机,纷纷推出滑雪、温泉、祈...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藏在胶东丘陵间的农耕文化)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