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张奎 通讯员 刘文卷 许艳 李光华
莱城区凤城街道围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主题,创新运用群众路线这一“支点”,撬动干部作风、社会稳定、跨越发展三块“基石”,实现了干部角色、群众诉求、民生落实“三个转变”,走出了一条转换角色拢民心、转化矛盾促和谐、转变服务促发展的新路子,开创了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跨越发展齐头并进的新局面。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分三期对其成功做法进行集中报道,请予关注。
凤城街道立足党员干部角色转变,将执政理念的转变作为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在机关干部、两委成员、普通党员、民意畅通机制四个方面寻找摸索,合力走出一条“眼向下、身向下、心向下”、“进小区、进楼洞、进家门”的“三下三进”新路子,真正将社情民意摸出来,群众思想聚起来,主体作用发挥出来。
机关干部蹲点联户当好困难帮扶员
凤城街道以“转变执政理念、增强为民宗旨意识”为目标,在街道机关、两委、党员三个层面开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主题大讨论活动,寻找自身定位、强化责任归属、增强群众意识宗旨观念。同时,创新实施机关干部蹲点联户帮扶机制,将服务送入家门。每个村居采取自主上报或群众推荐的方式选出2-3户困难家庭户,街道派驻2名机关干部蹲点帮扶,既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又帮助提供政策咨询和指导,增强脱贫致富能力,明确要求蹲点联户帮扶时间保证一年以上,每周至少入户2天。截至目前,全街道20个村居共推荐出困难家庭32户,街道共派出机关干部64名对其进行蹲点帮扶,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两委干部网格包户当好便民服务员
每个村居根据两委成员数量划分网格,一名两委成员包一片网格,每名两委成员要对所包群众进行定期走访、一对一谈心,每周至少走访群众4户,与党员谈心2次,摸排出党员群众最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及生产生活中的困难7-10个。目前,共摸排出168个问题,已集中解决161条。吕花园社区创新设立便民服务室,将两委班子成员、社区工作者、计生网管员全部纳入社区统一管理使用,组成四个党支部分布在四个小区,将社区的全部服务项目前移至便民服务室。便民服务室除了做好对居民的日常服务,还定期组织人员下户了解情况,听取居民建议,接受居民评议。目前,便民服务室共帮助居民解决物业服务、计生咨询、老年人医疗保障等问题60余条,实现服务零距离。
党员践行“四个一”当好党群联络员
坚持党员管理制度化、长效化,以实施“党员回家工程”为主线,以“四个一”构建为载体,强化党员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四个一”即:每一个党员颁发一个党员证,每一个党员家庭公开挂上一个党员家庭监督牌,每一个党员公开摘取一个先锋岗,每年底对党员民主评议一次。同时,通过搭建党员信息服务平台,一月一次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向党员发送街道工作重点及工作动态。街道定期组织党员外出参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调查党情民意,表彰优秀党员。目前,全街道20个基层党组织、600余名有认岗能力的党员认领了不同类型的先锋岗位,已向党员编发各类短信600余条,并实现全街道2600名党员走出家门参观学习。
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当好民意代理员
在城关、花园、姚家岭三个片区分别组建了20人的社情民意调查队,每月一次深入到各村居,查找群众最关心、最亟须解决的问题;半年一次开展“百人千户大走访”活动,抽调100名机关干部围绕“群众最满意的事是什么、最不满意的事是什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三个问题,深入1200余户居民家中摸民情、听民意、写民情日记。目前,共开展活动2次,查找出问题140余条,书写民情日记30余本。同时,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书记信箱、支部书记定期接访窗口,每周定出一天时间进行集中接访。4月18日,街道又与电信部门合作设立了凤城96009666民声热线,成立热线电话办公室,每天由领导干部轮值。民生热线自开通以来,已接听办理群众来电20余个,搭起了民情连心线。
新闻推荐
建立文艺队伍、成立市民学校、选举自改委,凤城街道———变“堵”为“疏”得民心
□特约记者 张奎 通讯员 刘文卷 许艳 李光华莱城区凤城街道针对干部联系群众方式单一、干群脱节的现状,通过建立文艺队伍、成立市民学校、选举自改委等三大载体建设,变堵截矛盾为沟通交流前置...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