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8时13分开始,北大四川招生组、清华四川招生组为争生源轮番发微博,直接“掐架”,看得网友目瞪口呆。至当日下午,事件出现了戏剧性的逆转,两校的微博在6月28日14:30左右已全部删除。本版撰稿记者徐玉芹李雨
掐架:两名校为招生“赤膊上阵”
28日上午8点13分,北大四川招生组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帖称:这两天,微信、微博上关于招生大战的讨论极多,某校输红眼之后的做法让人哭笑不得”。我们承诺并倡议:1、真诚为考生服务,不撒谎不抹黑;2、尊重考生本人的选择,不通过学校、家长施加压力,不用弟弟绑架哥哥、女友绑架男友;3、遵守规矩,公平对待每一位考生,也抵制漫天要价者。
该条微博被设置为置顶微博。10分钟后,@北大四川招生组再发微博:某校招生组给文理科前十选择北大的考生挨个电话,称北大欺骗了他们,不会满足他们的专业志愿。请不要继续骚扰北大准新生。
对此,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开始积极回应,其官方微博连续两次转发并评论北大招生组的微博。
@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表示:兄弟,给考生介绍北大情况,让学生更好地选择,你夸张一点也没问题,但非要超越政策,拿钱诱惑考生,就不怕教坏小孩子吗?
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大爆“猛料”,北大四川招生组当然不甘示弱,很快回应道:“兄弟,过去五年你们砸钱买走的唐某、郭某,需要我讲吗?我们也再次说明,拿分来跟北大谈钱的,门儿都没有!”
校方:希望此类事件不再出现
这场微博“掐架”,很快出现戏剧性转折:下午两点半左右,两校“掐架”微博全部删除。
截至6月28日14时,“北大四川招生组”的微博认证账号只剩下当天11时50分发的:“系统关闭,咨询结束。”而此前火药味很浓的与清华互骂的微博已经删除。“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的微博删除得更多,除了于11:29发布的最新一条微博外,其它的内容全部删除,第二条微博已是6月18日的一条信息。唯一被保留的最新一条微博内容为:“本组今后要谨记:‘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对此,面对媒体的追问,北大宣传部回应称,坚决反对个别招生人员招生中不文明行为,希望此类事件不再出现,望每个孩子进入适合自己的大学。清华大学也表示,已重申招生相关纪律,要求有关人员删除微博,希望各招生组继续做好咨询工作,充分了解考生意向,服务好考生和家长。
记者调查
两校为争尖子生“掐架”由来已久
山东组“掐”的相对文明
实际上,清华北大两校在各地的尖子生“争夺战”已有多年。每年到了高考出分后、填报志愿前,清华北大之间为争“尖子生”的“明战”和“暗战”从未停止过。长期跟踪尖子生、比速度、打亲情牌,开高额奖学金……为抢到“状元”等高分生,两名校可谓使尽浑身解数。作为北大清华优质生源基地,山东当然也未能幸免。
成绩刚查到,招生老师就上门了
山东省今年高考中涌现出来的尖子生,比如全省理科裸分第一名余航等多位考生,也在经受着两所名校的“拉锯战”。唯一的区别在于两名校山东招生组“掐”的比较文明:如果知道“对手”已经在考生家,另一方会保证前后脚赶到,而不是“头碰头”,或者“掐”到微博上。
海阳市中英文学校考生余航今年考出了总分722、理综满分的好成绩。余航的爸爸告诉记者,孩子的成绩刚一查到,北大山东招生组的老师就赶到了家里。正当北大招生老师在跟余航面谈的时候,余先生又接到了清华山东招生组老师的电话。“清华的老师听说北大在,说第二天过来。”
高考成绩公布后,记者采访多位高分考生,他们均表示,成绩出来当天,他们或者同时接到清华、北大两所学校老师电话,或者刚和一所学校老师面谈完,另一个学校老师又会联系到他们,预约面谈。
轮番游说下,尖子生能否保持清醒?
“孩子现在已经确定选择北京大学的数学专业,虽然清华的老师也曾经多次挽留,但是孩子还是选择了北大。”昨日下午,沂水一中高分考生刘镇源的父亲刘先生告诉记者。刘镇源高考成绩为713分。“前几天我们已经和北京大学招生老师面谈,和老师一起将孩子的专业定了定。在这之前清华大学招生组的老师曾多次打电话,希望将孩子争取过去,但我们觉得数学专业还是北京大学的好一些。”刘先生说。
德州高分考生牛泽惠则是在成绩出来前就笃定要去北京大学。牛泽惠母亲杨女士说,高考成绩出来的当天,他们就联系到北京大学的老师。“清华大学招生老师也到德州一中和孩子见过面,希望孩子能选择他们学校,我们也接到了香港大学招生老师的电话,但我们还是遵从孩子的意愿。”杨女士说。
事实上,名校招生组对尖子生的争夺,并非仅仅局限于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前的短短几天。此前,北大相关招生人士曾向记者透露,对各重点中学的尖子生,他们是从学生一进高中就开始“盯”着的。这样连续三年追踪下来,哪所学校尖子生比较多,基本上了如指掌。
为抢尖子生,招生人员使尽浑身解数
为了确保自己认准的高分生能够报考自己的学校,清华北大的招生人员近几年也使尽浑身解数。早在2010年,山东理科状元陈大鹏就曾经被清华大学以参观校园为由带到北京。任凭北大山东招生组老师在陈大鹏家“挖地三尺”,也无法与陈大鹏取得联系。
高分生突然“失踪”,有时候也与考生所在中学有关。浙大山东招生组有关人士也向记者透露,有一年山东某所中学三名高分生属意浙大,但在填报志愿前夕,这三名学生突然与他失去联系。直到填报志愿结束后,这三名学生才与他取得联系,告诉他填报志愿期间被学校“软禁”,手机也被没收。在志愿表上,当然所填志愿非“北”即“清”。“中学还是很看重北大清华的。说到底还是为了面子和政绩。”
专家说法
不健康政绩观让高校斯文扫地
高校为何如此在乎每一个尖子生的争夺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一语道破:“各省份尖子生数量是有限的,你多抢了一个,他就少抢一个。很多招生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整体分数,就必须一个一个做学生的工作,确保我要招的这些人都是尖子生,这样学生的水平就会高,学校在当地的招生录取线就会比较好看。”
用熊丙奇的话说,把招生老师逼得斯文扫地的,正是高校不健康的政绩观。而这种政绩观的背后,又是以分数论英雄的高考制度。
“现在的高考录取就是按照学生分数统招集中录取,而这个制度本身就导致了所有的大学只能是用分数标准来招学生。”熊丙奇说,在国外,比如耶鲁大学、哈佛大学也会有竞争,但他们是在用教育理念和教务服务来竞争,但是中国的大学目前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招生选择。中国的大学评价人才、大学选拔人才都是看分数。
新闻推荐
山东省食文化研究会、烟台泰华路桥集团 落实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项目
本报讯(记者 马善龙)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