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正,可以有温度的实践。在法徽下追求公平正义的同时,海阳法院努力让每一个案件传递出司法温度。从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到诉前、立案前,到庭后及时纾难的司法救助,海阳法院对当事人“将心比心”,精心设计织密司法服务网,让每一个当事人感受到司法温情的一面。
方便群众,立案权下放基层法庭
“打官司不用大老远往法院跑了,镇上法庭就能立案,骑个电动车就能去。”在朱吴法庭门口,记者遇到了刚立完案的该镇居民姜某。两年前,同姓族亲急用钱给老人治病,姜某借给他两万元。因为平常关系不错,便没打欠条。结果,还没等还钱,两家就因争一处宅基地闹掰了。“欠款对方也一直拖着不还,本来挺打怵打官司,听说镇上法庭就能立案处理,就来问问,结果十来分钟就给立上案了。”姜某告诉记者。
在海阳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接待当事人的案台矮了一大截,玻璃挡板也被拆了去。“挡在法官和当事人之间的案台,给了法官安全感,但对挡在其外的当事人来说就是隔阂和距离。”海阳法院副院长袁向明说,今年3月,该院对诉讼服务中心进行了改造,改造的根本标准就是让老百姓感受到司法服务的温情,方法就是“将心比心”。从细节做起,海阳法院尽可能地完善了诉讼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
多元化解,降低群众诉讼成本
方便群众立案的同时,海阳法院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努力让群众不花钱解决问题。“公平正义是司法最重要的价值追求,但司法公正可以有温度的实践。”该院院长范世晓说,公正是司法的灵魂,而为民是司法的归宿。今年4月2日,来自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陈吴乡程寨村的程安民等村民,专程给海阳法院送来一面“执法为民真诚服务”的锦旗,感谢徐家店法庭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3月19日,程安民、程军民等8名河南同乡来到海阳市徐家店镇某农产品公司打工。到公司第二天一早,程军民不小心从宿舍楼二楼坠落,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调解过程中,修立明给双方细算亲情、信誉、时间、经济、风险“五笔账”,引导双方理智对待纠纷。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双方达成19.5万元的赔偿调解协议,纠纷在诉前得以圆满化解。
司法救助,减轻当事人负担
对当事人来说,赢了官司不重要,重要的是受损权益得到真正的修复。碰到“老赖”,生效判决要换成赔偿就难的多了。
海阳市东村街道城北村王某六年前受雇给煤老板开车,卸煤时受伤,导致脊柱断裂。最终法院判决对方赔付王某18万元,结果被执行人拒不赔付,并且一直下落不明。今年7月在以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罪将被执行人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时,对方摄于法律的威严主动找到法院履行判决义务。对生活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尤其是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或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当事人,海阳法院积极为他们申请司法救助。今年以来,该院共为43人申请司法救助,救助金额达80余万元。
立足司法为民,海阳法院正在制定诉援对接工作实施意见,将会同法律援助部门共同打造“一站式”法律援助。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法援对接办公室,安排专人接待当事人,现场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YMG记者任雪娜通讯员宋修典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辛梅青吕连兴YMG记者妍妮)经过近半年的制度化、规范化改造,以生产粉末机械为主要产品的高新技术型企业———山东圣士达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
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海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