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秧歌》火遍大江南北,也将拍摄地海阳留格庄镇带到了人们视野中。有山有海,有水有石,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留格庄镇俨然一副缩小的海阳版图。事实上,留格庄的魅力不仅在于自然资源,四月里,行走在留格庄,记者发现更精彩的转型大戏已经上演……
提到留格庄,很多人会想到石材和网纹瓜。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传统产业遭遇瓶颈。转型谋突破,留格庄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石材,是留格庄镇传统产业。“全镇150多家石材开采加工企业,在那些年,解决了很多人的饭碗,也撑起了全镇的发展。”留格庄镇党委书记于海平说。而眼下,留格庄的石材产业面临着档次低、规模小、布局乱、污染重、恶性竞争、财税贡献低的现状。
如何转型?在福建石材产业示范园,记者找到了答案。宽敞的厂房内,组合锯整齐摆放,速度快、成本低,没有了灰尘,也没有了污水。
于海平介绍,留格庄突破原有石材小规模独立发展的模式,积极对接福建商会招商,引进了占地198亩,总投资2亿元的福建石材产业示范园项目。其中一期投入5000万元的闽晟石业项目已投产,年加工板材能力可达60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3600万元;投资2000万元、占地17.3亩的亿旺石材项目拥有4台组合锯和2台单片锯。由望格庄村委和黑龙江客商共同投资建成的众力石材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安装组合锯20台(套)以上,年加工板材能力200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
更重要的是,通过新型标准化石材企业的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推动全镇150余家石材开采及加工企业转型升级、整合发展,留格庄镇作为海阳市规范石材产业发展的排头兵,积极推动石材整改,鼓励指导各小企业抱团发展,坚决关停不达标企业,倒逼全镇石材产业整合发展升级。到2016年底,力争全镇石材矿山开采秩序明显好转,矿山生态环境逐步恢复,石材资源开采利用率显著提高,废料废渣集中处理、综合利用,加工企业做到污水“零排放”;石材加工企业达到环保和安全生产标准,生产环境明显改善,结构调整得到优化,设备、技术与工艺进一步提高,石材行业初步实现科学有序发展。
转型,让以网纹瓜为代表的留格庄农业再次迈进春天里。步鹤村的旭耕农场内,网纹瓜长势良好,个头大、果肉甜,供不应求。旭耕农场是留格庄与烟台欣和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基础生产区700亩,农业互动体验区300亩,以生产有机蔬菜为主,打造出科普食育教育基地、新农业旅游等多种盈利模式。
与烟台程果果业合作的百亩网纹瓜建设基地,正在准备启动大棚建设,建成后将以此为龙头,进一步拓展市场,打响留格网纹瓜品牌。与此同时,2015年新栽植茶叶311亩,全镇茶叶栽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形成规模化种植,研制出了海阳白茶,海阳岩茶两项新品种,留格绿茶享誉全国。
传统产业拥抱互联网,是留格庄镇转型的又一力作。海阳融泰电子商务产业园已经建成,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营销,将网纹瓜、草莓、白黄瓜、绿茶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及海阳红石材资源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传统产业稳扎稳打,而创新经济发展则需有所突破。招商引资对乡镇而言,是注入新鲜发展血液的有力途径。
总投资10亿元的中铁建北方蓝色海洋科研生产基地项目,便是留格庄镇大项目引进的典型代表。今年4月份,将正式启动围堰回填工程,年内计划完成防波堤、护岸工程、沉箱台座工程等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投资2.5亿元的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焚烧发电项目,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场平工程,数十台挖掘机一片忙碌,6月份主体工程建设将正式开工。2016年将完成主厂房封顶及主设备安装调试,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可焚烧处理生活垃圾18万吨,发电量达5400KW。项目影响力前景广阔,在实现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能够极大的提高垃圾处理效率,有效满足日益增大的城乡垃圾处理需求,大大延长垃圾处理场地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红色传奇大剧《大秧歌》的火爆,让留格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了一手好牌。如何打好这张牌?留格庄以琵琶岛影视拍摄基地为依托,以大秧歌为载体,大力发展民俗旅游。投资2000万元对琵琶岛影视基地进行绿化、硬化、亮化及景观建设,基地宾馆计划“五一”期间开业;投资1000万元,占地10亩的摄影棚计划7月份开工建设,作为影视剧内景拍摄场所,以此吸引培育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得天独厚的资源并不是固步自封的资本,而是跨越发展的动力。留格庄镇在发展与转型的博弈中把握平衡点,精准转型老产业,高位引进新产业,走出了镇域经济转型的留格庄模式。踏上转型跳板的留格庄镇,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着。
石材标准化车间内,传统石材产业抱团发展。
旭耕农场内,西红柿长势喜人。
新闻推荐
4月9日烟台日报社大小新闻小记者团与通伸小学三年级五班师生家长联合举办了春季大型亲子采摘活动并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活动结合往期活动精彩内容并增添了更多...
海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海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