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31.4斤……”隆冬时节,海阳市留格庄镇前望海村却是一片红火,村里的大棚草莓已经到了上市的季节。几处收购点里,商贩报秤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摞摞泡沫塑料板里,一排排红彤彤的草莓整齐地码着,映红了种植户们的笑脸。“来,尝尝咱村的草莓。”一口下去,香甜爽口。“今年的价钱还行,现在的平均收购价差不多每斤10元。”村支部书记刘建清一边张罗着大伙给草莓过秤,一边给记者算了算当天的收入,“今天我卖了差不多有100斤,毛收入有1000多块吧。”
前望海村不大,村里的草莓种植户却不少,有近300户,种植面积400亩。粗略算算,每天从前望海村卖出的草莓有一万多斤。为了发展壮大村里的草莓种植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村“两委”牵头成立了草莓种植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技术、农资及销售方面的支持。同样的草莓,相比以往能卖上更好的价格,也成为了更多城里人的选择。“头天采摘的草莓,第二天一早就会出现在北京、郑州等省内外十多个大城市超市的货架上。”刘建清介绍,今年村里的大棚草莓还用上了智能温控技术和套袋技术,将智能温控放风机与手机相连接,只要在手机上输入温度范围,机器就会自动调整风口大小,即便人不在大棚,也可控制棚里温度,十分方便。给草莓套上透气透光不透水的半透明袋子,病菌、害虫不能入侵,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保证果肉绿色安全,而且套袋草莓的颜色艳丽,果皮细嫩,口感也好,每斤收购价已达到15元左右。
尽管大棚外寒风冷冽,大棚里却是温暖如春。来到刘建清自家的大棚里,只见叶子绿油油一大片,红红的草莓点缀其间,垄间是吸潮的稻糠。“这一季总产量大约能有1万多斤,算下来,光这一个大棚大概就能有六七万元的收入。”擦去脸上的汗水,刘建清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春节前后正是草莓大量上市的时间,待到那个时候,来村里收购草莓的人就更多了。红彤彤的草莓,映红了前望海果农的笑脸,也映红了村民的致富路。通讯员于竞飞包新月YMG记者曲妍妮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段瑛慧通讯员姜长雨杨喆)昨日上午,海阳市烟台中电华元核电检修基地项目、虎山小镇综合养老社区项目、烟台恒润环保科技项目、天龙水产...
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海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