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海阳市小纪镇大刁家村的胡成乐、孙风云夫妇,周围的邻居都羡慕不已———这对耄耋老人已经相濡以沫地走过了70多个寒暑,膝下的7个儿女个个都十分孝顺。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儿女们还专门排出了“孝敬父母值班笔记”,厚厚的笔记一笔一划地记录着他们对父母深沉的爱。
“笔记”记录十年
胡成乐、孙风云夫妇都是朴朴实实的农民,他们没上过学,也不善于讲什么大道理,却在教育子女方面独有一套。为了让年迈的父母过上舒心快乐的晚年,胡家兄妹们开始记录“孝敬父母值班笔记”,从2005年起记录至今已经10年。“值班笔记”的卷首醒目地写着:兄妹之间要团结和睦,不斤斤计较,能相互谅解、相互支持,赡养好、伺候好老人,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值班笔记”上还详细罗列了值班人、时间、本月给父母购置的东西、钱数、值班期间父母饮食生活怎样、身体状况等条目,每一条都记录得非常认真详细。“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家里两位老人都健在,真是如获至宝。能够让他们安心快乐地度过晚年生活是我们作为晚辈的一片心,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就是我们兄妹手心里的宝,我们要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上。”74岁的大儿子胡学云说。
用行动诠释孝义
“笔记”只是文字,关键还要落实到行动。父亲胡成乐是个勤快的庄稼人,90多岁了还惦记着自己的四亩地,对土地有种割舍不掉的感情。尽管生活条件好了,种地也是胡家人雷打不动的习惯。胡家兄妹约定每年劳动节3天、春天3天、秋天3天全家总动员,儿女们从各地奔回家,肩扛劳动工具,行走在乡间小路上,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个习惯不仅向子孙们传递勤劳致富的道理,也让胡家下一代在耳濡目染中学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母亲孙风云在她出生的那个年代裹了脚,需要穿特殊的鞋子,可是现在市面上很难买到。儿女都是有心人,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了这件事,女儿几乎逛遍了海阳所有的鞋店,才买了两双勉强可以穿的方口鞋。大儿媳了解到这个情况,又重新摆弄出自己扔下多年的针线活,量好了婆婆脚的尺寸,决定亲自给她做鞋穿。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视机十分流行,直到九十年代对于村里人来说还是个稀罕物。看到老两口渴望、羡慕但又不舍得买的神情,兄妹们合伙买了个大彩电,老两口乐得合不拢嘴,还忙活着叫街坊邻居到家里看电视。一次,心地善良的老太太被人骗了500元钱,回家后心痛不已。兄妹们得知后将自己的500元钱交到老人手里,说是钱找回来了,老人心里石头这才落了下来,父母开心了,大家也就放心了。前年大刁家村组织修建入村水泥路,胡家老两口打心眼里想为修路做点事,胡家兄妹看出了老人的心愿,合伙拿出了2000元以老人的名义捐给了村里。现在路修通了,老人的心也亮堂了。YMG实习记者钟嘉琳通讯员李玉霞任苗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王永春YMG记者高少帅)新春伊始,海阳市郭城镇当道村党支部确定了新一年的发展计划,积极带领群众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与烟台果品公司组成联合社,...
海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海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