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走在海阳的城乡街区,处处给人一种清新温暖的感觉:居民小区更漂亮了,道路交通不断优化,公园绿地又增多……农村用上了新能源,村容村貌整洁了,河道沟渠畅通了……今年以来,海阳市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改善的投入,城乡居住环境日新月异,群众生活越来越红火。
“暖冬”工程成城市“毛细血管”全市供热面积达30万平方米
“家里温度基本都能达到22度左右,比去年的效果还好!”家住海麟家园的王华全阿姨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海阳市投资200万元对城区供热平衡能力进行了升级,共完成17座供热分配站改造,增加了变频电机、平衡阀等设施,有效改善了往年供暖不平衡的状况,提升了末端用户供暖质量。今年,海阳市把老城区新建小区和南部新区集中供暖配套及完善提升纳入全市重点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增加供热面积、改善供暖质量,使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了冬天里的温暖。投资880余万元对老城区热源进行了增容,新增一台40吨热水锅炉和1280千伏安配电设备,并实施锅炉房脱硫除尘环保升级改造。先后完成老城区侯孚佳园小区、怡河新墅小区、城北住宅区等生活区的集中供暖。在南部新区,新增供热用户6万平方米;凤凰国际、汇景湾、海通蓝郡等供热主管网及附属设施已经完成,达到供热条件。目前,该市供热面积已达30万平方米。此外,该市还启动了总投资3000万元的老城区西部热源工程,建设规模为100T/h与80T/h的两台燃煤高温热水锅炉,计划配套敷设供热主管网20公里,建设供热换热站15座,于2015年采暖期投入运行。
老旧小区换新颜保障性住房总面积达6.5万平方米
“摇上了!摇上了!”在今年第二批保障性住房发售现场,抽签选到心仪房子的姜先生笑得合不拢嘴。当天,包括姜先生在内的38户市民通过两轮抽签选到了自己的经适房。近年来,海阳市大力实施安居惠民工程,着力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先后建成滨河佳苑和幸福花园两个保障性住房小区,总面积6.5万平方米,发放保障性住房补贴261.5万元,发售经适房453套,分配廉租房144套,共安置困难家庭597户。目前,规划面积2.5万平方米的第三个保障性住房小区--福海花园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年底主体完工。该工程计划建设住宅楼8栋310套,其中经济适用房220套、廉租房90套;分两期完工。老旧小区改造方面,今年投资196万元对民主、城北、滨河及嵩山街等4个老旧小区和1个背街小巷进行了全面改造,硬化路面1.7万平方米,并安装了路灯和监控探头等设施。同时,对老旧自来水主管道进行了改造;更换污水井盖120套,清运积留垃圾1500吨,彻底改变了以前脏、乱、差的局面,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7座垃圾中转站投用
昨天一大早,海阳市行村镇东山村的程元臣出门时,看到村里的保洁员已经在清理各家门前的垃圾桶了。“现在,每天早上都有上门收集垃圾的,村里院落到处干干净净的。”程元臣说,今年以来,村里配上了保洁员,开始了“大扫除”,曾经倒在河道、房前屋后的垃圾都被运走,村里环境来了个大变样。东山村的变化,得益于海阳市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的启动。“每天早晨,各村保洁队就挨家挨户收集垃圾,集中到村头的垃圾箱或垃圾池,镇上的垃圾车统一运到镇中转站,进行压缩后,再进入市垃圾处理体系,实现一体化、密闭化、无害化处理。”行村镇生活垃圾中转站站长刘学荣说,目前,我们共配备了87个标准化垃圾箱,同时配有4台垃圾车,分头前往全镇52个村庄收集垃圾。记者在中转站看到,设备和运输车辆干净整洁,没有丝毫的脏乱和异味。“每天完成垃圾运输、压缩工作后,运输车辆和设备都会由专人给它们‘洗澡\’,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管道,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刘学荣介绍。全镇共配备了保洁员210名,中转站日压缩垃圾达50吨,“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垃圾收运机制运行半年来,已使行村镇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据了解,除行村镇外,位于该市方圆街道、龙山街道、小纪镇、徐家店镇、盘石店镇和留格庄镇的6处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也已全部建成,并于今年9月投入运行。至此,该市投资3800余万元建设的7座垃圾中转站全部投用,辐射全市18个镇街区,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全覆盖。
清洁能源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农村沼气用户已达2.3万余户
近日,海阳市龙山街道潮外村处处洋溢着喜悦———村里的沼气联户供气工程终于正式开通了。村支书包信锐表示,全村1020户村民将全部用上沼气,蔬菜大棚也能用上沼液和沼渣,蔬菜将达到绿色标准。据了解,该项目自今年3月开工,经过8个月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我们利用村东靠近养殖场的闲置坑洼地,建设了36个地下沼气池,每个160立方米,总容积达5800多立方米,现在已启动8个沼气池产气,优先开通了500户,月底前全村都能用上清洁、干净的沼气。”
该市农业局能源站站长刘建晓表示,这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地下式沼气工程,现已申报国家畜牧养殖小区沼气联户工程项目。沼气池的开通,为村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包信锐说,潮外村有80多家养殖户,此前牲畜粪便一直没有好的处理办法。现在,村里有了沼气池,不仅实现了粪污入池、无害化发酵处理,还能通过集中供气,改变以往村民烧草、烧煤的生活方式,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更让村民受益的是,粪污经过无害化发酵还能“变废为宝”,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沼液经过再循环利用,能为全村130多个蔬菜大棚以及周边的蔬菜、果树、绿茶及粮食作物提供优质的有机肥,初步建立起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下一步,该村将立足打造绿色、有机蔬菜品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海阳市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沼气建设补贴。截至目前,全市已建农村户用沼气22516个,累计在各类养殖场、蔬菜大棚建设30立方米以上的工程沼气1200座。此外,还建设了市级沼气中心站1个、镇级区域站7个、全市服务网点106个,为户用、工程、联户沼气等用户提供服务,服务覆盖率达70%。在满足农户用气需求的同时,该市还通过新能源建设服务生态农业,共在盘石店、发城、方圆、留格庄等镇街建设了4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总面积达4600亩。通讯员吕连兴阎婷摄影纪军杰纪连国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吕连兴阎婷YMG记者曲妍妮)“请问东村到徐家店的公路,尤其是徐家店段有改造计划吗?会在原来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吗?”刚入新年,海阳市公路局官...
海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海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