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著名历史学家、《百家讲坛》主讲人)反映的是时代,凝聚的是心血。———赵瑞基(编纂过程中年纪最大的参与者)
“一般以地方志来说,几乎通篇都是文字,这样很容易让人觉得枯燥无味。但是我敢说,咱们的这本市志,从图片的丰富性来说,在全国所有的地方志中都是非常好的。”董明奎说。市志里,有2000年盛隆街夜市的街景,蓝底红字的商铺招牌有着浓浓的港味,也有1987年的少先队员,系着红领巾,右臂上有三条“红杠杠”,这些充满了莱阳人回忆的老照片,都是编纂成员们用腿“跑”回来的。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
953页、110万字、历时13年、记载28年变迁……5月25日,这本凝聚了万千心血的《莱阳市志(1978-2005)》终于问世。《莱阳市志(1978-2005)》共计27编,从文化社会到风俗民情,生动记录了梨乡人民改革开放28年来开拓进取的奋斗历程。漫漫历史长河,28年不过是弹指瞬间,而对一座城市来说,却已经足以承载起翻天覆地的巨变。
翻开这本书,老城区全景、集贸城山会、初建成的龙大工业园……每张照片、每个文字,凝聚的都是每个莱阳人的生活与记忆。
编纂有苦有累更有骄傲
莱阳市史志办有间资料室,十五平米左右。记者进去后最先看到的两本大部头,正是《莱阳市志(1978-2005)》第一、二次的修订版本。而随后再环视一眼,原来这屋子摞满的打印册,竟然全部都是13年间的修订稿,全部摞起来足有三四米高。
13年的时间,百余人参与,7人编纂,通过这些修订稿,也仅仅只能窥见这背后心血的一部分。
用腿“跑”回来的老照片
董明奎是《莱阳市志(1978-2005)》的主编。他的办公桌上有本巴掌大的《新华字典》,书皮都已经褪色,这是他13年编纂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伙伴”。“市志的分量自然不必说,这就要求我们编纂过程中需要绝对的严谨,哪怕相近的一个字、一个词,都要比较字典的释义,找出最合适的那个。”董明奎说。
2002年11月,《莱阳市志(1978-2005)》的编纂工作正式启动,作为《莱阳市志1840-1987》的续志,该志的时间段确定为1978年到2005年,主要是为了反映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莱阳市到2005年“十五”计划结束的28年巨变。
本身历史系毕业的董明奎,2004年被调到莱阳市史志办,正式开始参与市志的编纂工作。
为了搜集资料,编纂组的7个人分别承包了镇街、单位和企业,一家家上门联系,寻找有价值的文字资料。“一般以地方志来说,几乎通篇都是文字,这样很容易让人觉得枯燥无味。但是我敢说,咱们的这本市志,从图片的丰富性来说,在全国所有的地方志中都是非常好的。”董明奎说。
为了搜集照片资料,编纂人员们四处联系老摄影师和老照相馆,寻找反映莱阳生活、文化的老照片。在已经出版的《莱阳市志(1978-2005)》中,第二十七编第三章的“民俗”中,有三张上个世纪不同时期的全家福,其服饰特点和拍摄风格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这就是通过已经倒闭的老照相馆取得的照片。
市志里,有2000年盛隆街夜市的街景,蓝底红字的商铺招牌有着浓浓的港味,也有1987年的少先队员,系着红领巾,右臂上有三条“红杠杠”,这些充满了莱阳人回忆的老照片,都是编纂成员们用腿“跑”回来的。
学校“挖”回来的民俗专家
“民间有句俗话:‘模样是天生的,脾气是踩生的\’。因此孩子将要出生,家人就兴奋地等待着踩生者的到来。讲究踩生是一个古老的习俗,说是孩子看见的第一个外人,将来长大就会像他。因此,街坊邻居都忌讳随意到生孩子的人家去,怕人家不高兴。不少生孩子的人家都主动找一个满意的人来给孩子踩生。”
这是在“民俗”篇里的一段话,那些老莱阳婚丧嫁娶的风俗,都在字里行间一一展开,熟悉又陌生,古板又有趣。关于莱阳“民俗”的这些部分,大多是由赵松枝编纂完成的。
赵松枝原本是聋哑学校的老师,业余时间喜好钻研风俗文化,为此,市史志办专门将他“挖”了过来。
正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赵松枝为了采集莱阳民间各种风俗,深入农村,在田间地头探访和记录,虽然辛苦,他却乐在其中,“研究民俗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像单单从服饰来讲,五年、十年就截然不同。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男性大多都穿中山装、绿军服,打眼看过去全是一个色,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就开始流行西装、皮衣,那时候有件皮衣可是很‘酷\’的事情。再到了2000年的时候,唐装竟然又盛行了一阵子,这个时候,莱阳的服装流行就基本能够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接轨了。”
“趴”着完成的校对
2011年,编纂工作基本完成,市史志办开始面向社会,对全书进行史实考证和数字核实,2013年开始修订与审校工作。
110万字的书需要多久才能读完?市史志办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两个月。因为,他们曾先后6次进行精读与校对。第一次,请的是电台的播音员来读;第二次,请的是未参与稿子编纂的人士来读;第三次,请的是农学院和九中的学生来读……剩下的三次,分别由编纂组的成员进行校对。“校对的时候往往是几个小时坐着,可以说,我们编纂组的成员几乎都有腰疼的毛病。”董明奎说。
下班以后,董明奎就把文稿带回家校对,“回家有个好处,实在坐得腰疼的时候,还能在床上趴着继续看。”妻子心疼董明奎,有空的时候就读给他听,帮忙分担一下。董明奎说:“我对象以前是干印刷的,也是大学毕业,她帮忙我放心。”2015年,《莱阳市志(1978-2005)》被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志书,并于当年顺利通过评审。
新闻推荐
“烟台产”入列中欧互保, 烟台葡萄酒、烟台苹果两大品牌纳入欧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目前已有3个产品纳入其中,数量位列全省第一
昨日从市质监局传来消息,中国与欧盟日前同时对“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情况进行了公示,烟台市的烟台葡萄酒、烟台苹果两大品牌纳入欧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加上之前被认定为中欧首批“1...
莱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