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烟台意味着什么?烟台,又该怎样抓住机遇,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昨日,YMG记者对有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鲁东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蓝色经济研究所所长刘良忠:
未来,烟台发展空间更广阔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烟台,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和山东省的政策优势,放大自身的区位效应,拓展城市腹地和开放空间,区域竞争力将显著增强。
目前,烟台正在建设的南、北两条沿海产业带,均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范围内。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九大核心区”中,烟台有三个,即丁字湾海上新城、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和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此外,莱州市还被纳入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能够利用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个方面的资源优势。同时,烟台要加快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适时启动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该项目由烟台市率先提出,具体分为三步:第一步,建设烟台到大连的铁路轮渡;第二步,建设蓬莱到长岛的跨海试验工程;第三步,建设蓬莱到旅顺的跨海桥梁或隧道。目前第一步已经实现,且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定位上,烟台要坚持独创性、竞争性、持续性等原则,明确烟台在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发展目标、城市功能、空间布局、产业分布等,要放眼全省、环渤海区域、东部沿海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在此基础上,要按照全面系统的原则对未来发展进行合理规划。
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博士侯西勇:
烟台,将获得更多政策倾斜
对于烟台来说,进入国家战略将获得更多的国家层面、山东省层面的政策倾斜。
从空间格局来看,烟台是全省7个沿海城市中惟一跨黄、渤两海的城市,在承接东西6个沿海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烟台对应的海域面积接近陆地面积的2倍,全省共有36个沿海县市区,该市就占了近1/3,因此打造蓝色经济区,烟台必须“走在前面”。
基于独特的战略性区位优势,烟台应该放眼东北亚经济圈,释放在区域经济体系中的特殊优势。因为从环渤海区域看,烟台是环渤海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从东北亚区域看,烟台是中国与日韩经贸往来的前沿。推进中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和中韩铁路轮渡项目,将进一步确立烟台作为东北亚枢纽城市的战略定位。同时,烟台应力求差异化发展,从自身优势出发,努力寻求特色产业、特色项目,在产业上应该着眼海洋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生物医药、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另外,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为开放的心理吸引人才,培植产业型技术人才。
作为中科院与山东省、烟台市三方共建的创新性国家研究机构,海岸带研究所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院地合作。研究重点是把海岸带废弃物转变为高值化产品,着眼生物资源高质化开发利用,进行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监测仪器研发,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咨询,这些恰恰是烟台之所需。目前我们已经与当地多家海洋企业展开合作。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建立海洋生物领域中小企业的创业孵化基地,为烟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再加一把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沈文婷通讯员臧保东)今年过完年,魏军(化名)从老家江苏盐城返回烟台莱州一家肥料添加剂厂打工。一直本分工作的他,做梦也没想到会在2月14号被3名不认...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