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莱州新闻 > 正文

从世界屋脊到渤海之滨的爱

来源:烟台晚报 2011-08-14 05:16   https://www.yybnet.net/

讲述:川藏公路建设者卜宪合记录并摄影:YMG记者夏红尧通讯员刘兆清

YMG莱州记者赵松馨

一首歌结下55年的夫妻情

1935年,仓木拉出生在西藏日喀则康马县奶泥村一个农民家庭,高小毕业就参加了工作,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卜宪合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被安排在西藏自治区团工委工作。

在一次晚会上,他认识了同在西藏自治区团工委工作的仓木拉。“那次晚会上,我们俩临时合唱了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虽然没有准备,但我们俩配合得十分默契,演出效果出奇得好。”回忆起两人初识时的情景,仓木拉仍有些害羞。那次晚会后,两人的接触渐渐多了起来,卜宪合跟仓木拉学藏语,仓木拉跟卜宪合学汉语,语言上的障碍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感情交流。

在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这对青年相爱了。

1956年,卜宪合和仓木拉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新婚后不久,仓木拉因工作出色,被组织上安排到设在咸阳的西藏民族学院学习。卜宪合调到学院当管理员。

1957年秋天,他们的大女儿呱呱坠地,给这个藏汉结合的家庭增加了一名新成员。

1959年,达赖集团在西藏发动叛乱,仓木拉不得不提前毕业,和丈夫一起返回西藏,投身到平叛和民主改革的工作中。

仓木拉先是被组织分配到江孜地区军管会当翻译。平叛工作结束后,因表现出色,仓木拉被任命为城关镇镇长,后又担任党委副书记。

期间,仓木拉积极贯彻党的民主政策,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导读

她是土生土长的藏族姑娘,能歌善舞,淳朴豪放;曾经,他是爱说爱笑的汉族小伙,阳光帅气,刚毅果敢。他是川藏公路的建设者,她

先后受到过毛泽东主席和邓小平同志的接见。

从1956年至2011年,他们牵手走过了不平凡的55年。他们是一对汉藏结合的夫妻,都是曾在西藏工作了20多年的老党员。如今,他们在莱州市安享晚年。在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之际,86岁的汉族丈夫卜宪合和76岁的藏族妻子仓木拉向记者讲述了那段不平凡的往事。

卜宪合和战友们把公路修到拉萨

1948年,23岁的卜宪合参军入伍,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战役,在渡江战役中,由于表现突出,卜宪合被授予三等功。解放大西南战役取得胜利后,卜宪合所在的部队留在当地参加了剿匪运动,剿匪结束后,卜宪合和战友们又投入到修路中,一直把公路修到了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

说起川藏公路的修建,卜宪合提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艰苦”。“我当时是在18军53师159团,团里的战友大多是北方人,非常不适应当地湿冷的气候,尤其是冬天,寒冷伴着潮湿,很多战友的关节都出现了问题。”卜宪合回忆说,修路的时候都是在山上,到了冬天,鞋子都能和地面冻在一起。起初,他和战友们都没经验,鞋子和路面“粘”到一起后,他们就使劲往上拔,结果不是把脚拔肿了,就是把鞋子弄破了,“后来,我们就总结出经验了,用铁锨铲,一般铲五六下,鞋子就能和路面分开了。”

说着,卜宪合唱起了当年修路时经常唱的一首歌———《打通雀儿山》:“山高坡又

陡,做工没处站,绳子拴在腰中间,高空打炮眼。”卜宪合说,这首歌是他和战友们修路时的真实写照。“川藏公路沿途经过多座山,地势异常险要,两边是高山,中间是深渊,很多地方都立不住脚,所以,打炮眼的时候,都要在腰间拴上绳子,还要选体重较轻的战士。”那时,卜宪合和战友们不但要劈山开石,还要搬运石头,修路的石头,都是战士们从很远的地方搬来的,搬不动的还要砸成小块,以方便运输。

卜宪合说,那时候,最难克服的就是住宿问题。在修路的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卜宪合和战友们白天在山上修路,到了晚上,就住在山脚下。“晚上睡觉的时候,就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那帐篷可不是现成的,每次用的时候都要临时搭建,用几块帆布和几根树枝搭起来,四面透风不说,还十分低矮,只能弯着腰进出。”回忆起当年住在山脚下的情景,卜宪合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有时候,山脚下全是流水,连块干净地都找不到,我们只好用树枝和碎石头垫一下,再把上面铺上毯子凑合着住。”由于是高原气候,昼夜温差大,即使是夏天,也会经常下冰雹、下雪,夜间很冷,有时外边下起雨来,帐篷里的地面上也流水。在川藏公路的修建过程中,卜宪合和战友们搭了多少次帐篷,他已经记不清了。伴随着无数次的搭建、拆卸帐篷,卜宪合和战友们为西藏人民筑起了通往内地的第一条公路。

她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63年国庆节前夕,仓木拉作为当地少数民族先进工作者代表,参加了少数民族青年学习参观团,到北京参加了国庆观礼,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这对于刚满28岁的仓木拉来说,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是她一生中最大的荣誉。

“令我没想到的是,十五年后,我又见到了当时的国家副主席邓小平同志。”1973年,仓木拉被调入日喀则县妇联任妇女主任,在日喀则县工作的几年里,仓木拉经常深入实地调查走访,了解基层妇女的生活生产情况,赢得了当地妇女的拥戴。1978年,仓木拉作为优秀妇联干部的代表,参加了西藏妇联干部学习参观团,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一生中,能两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对于仓木拉而言,这是一份至高的荣誉。现在,这两张珍贵的合影被高高地挂在仓木拉和卜宪合家的客厅里,两张加了棕色相框的黑白照片,在并不宽敞的客厅里,显得格外庄重。1981年,组织上考虑到卜宪合和仓木拉的身体状况,将两人调回莱州工作。几年后,卜宪合退休,一家人来到了干休所居住。

如今,卜宪合和仓木拉都成了满头银发的老人,走在干休所的大院里,可能没有人会想到,爱说爱笑、酷爱运动的卜宪合曾把六年的青春贡献给了川藏公路。而慈祥的藏族老太太仓木拉,曾两次受到过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从世界屋脊到渤海之滨,卜宪合和仓木拉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携手55年,他们一同经历过岁月的大风大浪,一起品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同时,也一起营造着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当初告别生活了40多年的青藏高原,告别早已习惯的酥油茶时,仓木拉曾一度感到很不适应,但如今怡然自得的晚年生活让这位藏族老太太由衷地感到幸福。仓木拉和卜宪合说,他们祝福国家和人民“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新闻推荐

19:96!新教师男女比例挺悬殊, 校长直犯愁:作息调配、思维差异都是麻烦事

本报讯(YMG记者李凤通讯员杨国玲)秋季新学期开始后,不少学校的教师队伍增加了新成员。记者昨天走访发现,在市区新招聘的115名教师中,男女比例为:19:96!很多中小学的校...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爱吃糖的长寿老人2011-10-09 04:39
猜你喜欢:
莱州有个闽南村2011-09-07 04:59
评论:(从世界屋脊到渤海之滨的爱)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