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就听我的父亲经常谈起在全国人大有个张加洛。因为我的老家与张加洛一样都是西由(今日的三山岛街道)。并且,我的父亲在一九三六年就参加了革命,在当地小学当教员,一九三九年入党。当年的西由各小学,是我党革命的地下活动阵地,很多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都投身到革命的斗争中。
后来,我参加工作后,对家乡的历史便有了更多的接触,特别是读了一些有关莱州革命史的史料以及张加洛先生的《烽火十月》等多篇回忆文章后,对张加洛将军的事迹就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位有胆有识的革命前辈形象在我的心中树立,正是在他们那样一批莱州共产党人的奉献下,才有了胶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才有了胶东人枪最多的抗日武装,才有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北海银行的开张,莱州,这块红色抗日根据地的旗帜,才能在最艰苦的岁月里始终高高飘扬,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写下辉煌的篇章。而对于张加洛将军的书画造诣,则是在认识他的儿子张宙星先生以后,才得以有幸欣赏与读知道的。
张加洛将军的书画,浑然磅礴,潇洒自如,优美豪壮,没有做作和匠人之气。其写意花鸟,用笔简洁,功力厚重,透露出大师的风度。在画集的序言中,张加洛将军自述说:“我最崇信八大山人,他为明代宗室遗民,其表述多为悲愤苍凉之情,然其艺术造型,毫无土木偶像之习,笔笔皆活,简括意赅。八大山人造诣达到画事之高峰,开拓数百年绘画之新风。近代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均是佼佼者……”
见识的高远,佐证了自身的画品,不需多述,足以体味到张加洛将军的书画品位。然而,我们知道,一位大师的诞生,绝非一时的兴致冲动而得,而是有着深厚底蕴作基石的。张加洛将军自幼便非常喜欢绘画,入小学第一次摹画山羊就被先生给予最高分数,后来的历次绘画作业均名列全校首位,一九三五年画中国人物画钟馗,赈灾义卖四块大洋。解放后,因地位和工作关系,多与书画大家交往,深得他们的指点,加上自己善于学习、自悟,很快就进入艺术高层中间,进行更深的绘画理论和实践探索。
莱州的西由镇,古代就是一块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从古到今,出了不少的艺术大家,像晚清的著名宫廷画家吴葆贞,近代的油画泰斗王式廓等,现在,祖籍西由的书画家也不在少数,仅在我们身边的就有于叔文、潘英琪、张宙星、施介波、吴学军、孙京科等一代中青年书画家正在崛起,它说明这方土地是文化人生长的土壤,特别适宜书画家们的成长。记得我父亲当年也是非常爱好绘画的,尽管,他的右手有些残疾,是用左手绘画,他的所有日记本的封面,都是他自己绘画设计的图案,有山水、有花鸟,只可惜在文革初期,都被抄走了。他曾讲起过当时西由街上的繁华景象时说,那些商号人家所挂的字画有多大、多珍贵等等,但那时我们尚小,并不懂得其中奥妙,也就无法现在来描述了。可以想见,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莱州文化除了县城和沙河镇以外,就是西由比较繁荣了,而这种繁荣恐怕要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代代相承的思想和文化,肥沃了这方土壤。
沃土出壮苗,书剑将军张加洛就是这方土地上的杰出代表。
刘永强
新闻推荐
历经5年,种地老汉从简单的26个英文字母学起,克服了记忆力不好、底子薄的障碍,成了远近闻名的英语通,他说:“人要长寿就得心态不老”。YMG记者姜乾通讯员程杨宋伟...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