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册子也叫鞋样册子,是旧时民间妇女们用来夹剪花、绣花样子和鞋样子的书本。女孩子未出嫁时,就跟着长辈或同辈女性学习女红,每个姑娘都有一个针线笸箩和一本花样册子,这两件物品是姑娘们学习和从事针工的得心应手的工具箱,两者作用互补,相辅相成。针线笸箩里盛着针头线脑和剪刀、尺子、针锥、顶针等小工具;花样册子里夹着剪花、绣花和鞋样子,都是一些女红必备的物件。花样册子一般都放在针线笸箩内。
少数心灵手巧的姑娘,在实践中能创作出新的剪花和绣花样子,大多数姑娘都是学习采用别人创作的样品,这叫“熏花样子”。就是把别人的花样子,背朝外缝在彩纸背面,用油灯的烟来熏花样子,没有花纹遮挡的纸面被烟熏黑了,有花纹罩着的地方是空白。然后拆下花样子,用剪刀把熏黑的部分剪掉,就复制出新的花样子。
鞋样子的制作有复制和创作两种方法。多数是妇女们自己根据所穿鞋子的对象的脚的长短和肥瘦来设计创作的,有男人的、小脚女人的,还有孩子的。每一副鞋样子都是用硬纸剪成的,有鞋底和鞋帮两部分。鞋底的样子就像一个鞋垫,是纳鞋底的样子;男人的鞋帮的样子就像一个双“U”字型。每一副鞋样子,都要经过反复拼合研磨,才能照样子剪裁布料。女人的鞋样子,因为是尖脚的,还要有绣花,所以比男人的还要复杂一些。也有的鞋样子是复制的别人的样子,当然必须是穿鞋的人穿着别人的鞋合脚才行。照着别人的鞋样子剪下来自己用,这叫“拓鞋样”。
花样册子里除了夹有花样子和鞋样子以外,还夹有各种花边(莱州人叫绦子),妇女戴的发网,还有绣花用的各种丝线,等等。
花样册子多数是用16开本的旧书或刊物,开本大的、页数多的为好。所以,在花样册子中就有许多线装古旧书,如《论语》、《尺牍》、《朱子家训》等。本文要说的国宝《永乐大典》也在其中,而且被莱州人奇迹般地发现了。
现莱州市程郭镇高郭庄村孙洪林家祖辈留下一本古书,他的老姑奶奶做姑娘时就用它做花样册子,出嫁时又把它带到了婆家邱家村。老姑奶奶去世后,她的儿子也就是孙洪林的表叔因为孙洪林喜欢此书,就把在他家保存70多年的这本古书归还了孙家。因为此书是个残本,所以当时二人谁也不知道它的书名和价值。后来,孙洪林就把此书交给当时掖县博物馆的朋友去鉴定。1982年11月,博物馆的同志又把此书交给了时任掖县图书馆副馆长的孙洪基同志。经过孙洪基的研究和考证,初步认定此书是《永乐大典》,并随即报告了县委领导。经领导同意,孙洪基又写信给国家图书馆,请他们派专家来做进一步的鉴定。经国家图书馆专家的鉴定,确定此书就是国宝典籍《永乐大典》嘉靖副本,门制类的前两卷的残卷本。后经有关方面的同意,这份珍贵的无价之宝被带到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还向捐献国宝的家庭发了奖金,同时也给掖县博物馆和图书馆发来了奖状和一册修复了的《永乐大典》复制本。
民间花样册子,竟然是国宝典籍,成了轰动全国的奇闻。
孙景璞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史崇胤通讯员跃军郭磊琳杰冠中)近日,莱州市公安局巡警三中队民警在该市文昌路街道一带巡逻时,发现一骑着黑色助力车的男子神情慌张,其车...
莱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