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建制较早,历史悠久,地名文化深邃,名胜古迹颇多。前几年,笔者曾写过《虎年虎地虎故事》和《龙年龙地龙故事》,今逢马年,再写一篇《马年马地马故事》,凑个趣。
大马驿村、马驿河
大马驿村250多户,是莱州城南柞村镇的一个村庄。古时,为了交通和军事上的需要,以县城为中心向四方延伸,每距五里为一墩,每距十里为一堡,并没有标志物。大马驿村过去曾是南二十里堡。隋朝大业七年,隋炀帝东征高丽,路经此地,为传递文书,曾在此设立驿站。唐初,刘姓由掖县城迁此立村,取名马驿。清初,村庄发展扩大,更名大马驿。村西北方向有泉,水流成河,驿卒用此水饮马,故取河名马驿河。河下游有一个以河命名的村庄曰马驿河村。大马驿村西北还有两个村,一曰西马驿,一曰北马驿。
马坊村
位于莱州城北太平湾(莱州湾东北部)海边,是莱州市城港路街道的一个村庄,现有120多户。太平湾,古为重要军港和商港。隋唐两朝朝廷六次东征高丽,均从这里备战出发。沿海有几个隋、唐或宋代的古村落,马坊村就是其中之一。据《莱州府志》载:隋大业七年,为东征高丽,官府征调三十万夫役,“幽州总管元宏嗣造战船三百艘于东莱”。当时曾在此处喂养过役马。大业十一年,孟姓居此立村,取名马坊。
马场村、钓鱼台村
这是莱州市区东南郭家店镇的两个山区村庄。据说,这一代地区曾是唐太宗李世民率军征战之地。马场村不足100户,古时这里是一片荒场。清光绪年间,马姓由掖县城迁此立村,取名马场。钓鱼台村地势较高,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临河垂钓。明万历八年,郑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取名钓鱼台。
饮马池村、马台石村
现在的饮马池村是莱州市区以东文昌路街道的一个100多户的新村,其原址在掖河(今南阳河)岸畔,附近有一泉水,名后池子,清澈见底,红鲤成群。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在此饮马歇息,并在泉边石崖上留有马蹄印。明洪武年间,姜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取名饮马池。1958年,这里修建成饮马池水库,村庄迁至西岭建成新村。水池及马蹄印,皆被库水淹没。马台石村是莱州市东南部郭家店镇的一个500多户的村庄。古时村西边有一块长条石,传说宋太祖赵匡胤曾路经此地,在此踏石上马。宋初,王姓由平度迁此立村,取村名马台石。
马山
马山位于莱州市区东南16.5公里,郭家店镇后沟村西北1.5公里处,海拔665米,南北3.5公里,东西3公里。此山与胡家顶、老平顶、围子顶、水磨顶等,合称马山山脉。“山峦连绵,壑谷邃幽,松栗丛翳,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山上巨石耸立,造型各异,或卧或立,有的像乌龟探天,有的像天狗吠日,还有的像玉笋破土在笑迎游人。此山两头高,中间低,形似马鞍,名曰马鞍山。1945年后,简称马山。据传,山中有宋代皇姑修道庵,现已堙没。山北坡有一座漏斗庙,是马山的重要古迹之一。晚报曾发表过介绍马山风光的文章,其中就提到漏斗庙(见2012年10月14日《地理》版《探秘马山马虎洞》,作者:张国安)。该文称,马山漏斗庙“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全石结构。庙宽3.6米,深2.6米,前檐高2.6米。东、西、北三面围墙,用精工雕凿的石条砌成,严丝合缝;庙顶由6块长方形的大石板拼成两面坡顶,各凿有18道池水槽。屋顶四周石板的断面还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漏斗庙建造的最独特之处是“整座房屋没有使用灰料的痕迹”,“在门框窗、屋檐等组合连接方面,借鉴采用了木制家具中的榫卯结构。采用此结构比单纯垒砌的石建筑更加结实耐用,它可有效地限制石构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关于漏斗庙,另有游人记述道:“……庙内有石头香炉一座,外表也已经风化。庙门口一边一个石兽,已经很难分辨出模样。漏斗庙南侧有砖瓦房屋的石基和碾子磨盘等痕迹”。漏斗古庙,实乃深山幽谷之美景也。
马石夼村
位于莱州市区东南部,属郭家店镇,是一个不足百户的小山村,东面与招远接壤。村西小河流向东北,穿山过岭流入驿道镇东南的白云洞水库,实为莱州第一大河———王河的源头。清初,王姓由驿道村迁此立村。据传,清代,东阁大学士刘墉巡视山东,路经此地,曾在此山沟里脚踏一巨石上马。当地人称山沟为夼,故取村名为马石夼。
马塘村
该村位于莱州市区东北金城镇东南,烟潍公路东侧,交通便利。村南有小河向西折北流入朱桥河,村北小河向西北流入滕家河。明洪武年间,朱、冷二姓由四川成都府大槐树底下铁碓白张家迁此立村,取名朱冷村。后因村附近有一水塘,明末曾在此设立驿站,而改名马塘甸子。1958年起,简称马塘。
马回沟村
这是位于莱州市区东北朱桥镇东的一个200多户的村庄。明洪武年间,王、李、郭三姓由四川迁此立村。
相传,王姓一家养有骏马99匹,在村东沟里放牧时却成了100匹,等圈入马棚时再一数,依旧是99匹,人们便以为是有一匹神马回沟了,故取村名马回沟。
马神庙张家
该村位于莱州市区以南,属云峰路街道,只有100多户。明初,张姓由四川成都府迁至此处立村,因村东有座马神庙(即马王庙),而取村名马神庙张家。1966年,简称张家,因易重名,1982年恢复原名。现在,马神庙早已堙没,只有村名还留下点念想。
朱马村
这是莱州市区西南、沙河镇东北的一个700多户的大村庄,阴历逢五、十有集日。村南有一条河,乃是海郑河的上游,建有朱马水库。明洪武二年(1369年),孙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当时,村中有人养有一匹枣红马,遐迩闻名,故取村名朱马。
马家庄
这个小山村比较迷你,仅有四五十户人家,位于莱州市区以东、程郭镇东南,距市区约30华里。清康熙年间,马姓由四川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马家庄。2013年,该村村民已全部迁到市郊蒲家洼村新建的楼房内居住,腾出的400多亩土地,拟建成一处旅游生态园。至此,“马家庄”这个村名就从莱州的地图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片瓜果飘香的旅游休闲观光好去处。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李鑫通讯员德秋政黎摄影报道)若说榕树或是泡在水中的树长气生根,那很正常,可莱州市文峰路街道碓臼李家村一棵从未在水中泡过的梧桐树上竟然也长出了...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