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莱州新闻 > 正文

时势与英雄, ———读《老将军张加洛革命文献暨书画作品集》

来源:烟台晚报 2016-08-18 13:52   https://www.yybnet.net/

俞金尧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老将军张加洛革命文献暨书画作品集》出版了。张加洛是一名抗日老战士,这本书收录了反映张将军革命经历的许多珍贵的文献和老照片,还有他的一些画作。作为对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纪念,该书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因为这本书,我对张将军的革命故事和业余爱好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我不精通书画,自然没有资格评说。不过,从一个历史学者的角度,我对张将军早期的个人经历还是产生了一点兴趣,我在琢磨一个问题: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如何可以发动一场武装起义、带出一支三四千人的抗日队伍?他能成就这轰轰烈烈的革命业绩,除了“时势造英雄”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因以外,是否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张加洛出生于1919年。1937年10月,年仅十八岁的张加洛受中共山东省委的委派在掖县(今莱州)开展抗战发动工作,并于次年3月领导了抗日武装起义,创建胶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1964年,他晋衔为将军。最高官职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2003年,张将军逝世。

张加洛是“少”字辈的将军,与众多的革命前辈相比,张将军并没有留下如雷贯耳的名声。不过,放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山东来看,他的事迹亦可彪炳史册。我在这里转引张将军逝世以后山东莱州的官方唁电对张将军的评价,可知张将军的历史贡献:“张加洛同志是莱州及胶东创建党的抗日武装的领导人之一,在任县委书记期间,他与县委成员一起发动、组建、统一全县抗日武装力量,创建抗日民主政府,并在短时间内将掖县的‘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发展为全省最大的抗日武装力量之一。为保卫和巩固掖县抗日武装,团结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日,建立胶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重大贡献。”张将军的革命生涯很长,但最值得一书的大概就是这段历史了,他与他的同志能在“七七事变”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胶东拉起一支“拥有十七八个大队、三千七八百人枪的抗日队伍”,那是相当的了不起。

十八九岁的年纪,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只不过是一名高中毕业生或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从当时的张将军的历史照片来看,他的确也是一副书生的模样。但他英气勃发、神色坚毅,多少也显示出他的个性或与众不同。

他在这个年纪成就这样的壮举,基本的原因还是“时势”。1931年“九一八”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失掉关系,1936年重新入党),使他的思想和行动汇入中国追求社会进步的主流;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10月,他便接受中共山东党组织的委派,回到山东老家掖县开展抗战发动工作,此后便有了上述一系列的壮举。我把这一切归为“时势”:全民族的抗战形势,党的领导,这些都是成就张加洛抗日功业的客观条件。

然而,时势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一样存在,但时势不可能把每个人都造就成英雄。恰好是张加洛顺势而为,成就伟业,这又不能不说到他的个人经历,我从书中所收录的资料中发现,正是他自小耳濡目染形成的印象和观念,使他逐渐地靠近、乃至融入时局的主流。

张加洛老家山东掖县(现莱州市),但出生在今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这个地方以前是我国东北的土地,称为“海兰泡”,那里曾经发生过悲惨的故事。这个出生地在他的内心里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东北在他人生的记忆里一定是极为深刻的,他曾在中学时代写过一篇小说《在船上》,他说,他所写的是舅父讲述过在松花江上遭遇日本兵施虐污辱中国人的事实。他的舅父很可能就是在他的幼小心灵中无意间播撒了革命种子的人,他说,他小时候在小北屯及黑河经过“跑反”和自诩为共产党的舅舅等人的宣传,对“共产党”、“红军”、“十月革命”等“名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就是在那个特殊的环境氛围中,多少也认知了一些。”可见,张加洛在东北的童年经历确有一些独特之处。稍知儿童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孩提时代留下的记忆往往伴随一生,并且在以后的人生选择中时常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当类似的景象再现时,过去的记忆就会得到强化,并在新的情景下做出回应。

1930年,张加洛全家从东北回到山东掖县老家。那一年,他虚岁十二岁。第二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而老家的街道上也出现了共产党的标语,这对于已是少年的张加洛来说已不是陌生事。这些事也许还加强了他对日本人的敌意和对共产党的印象,当他有机会表达他的个人想法或意志时,我们便感到这事顺理成章。1932年,张加洛高小毕业,参加全县会考,当时的作文题是考论学生读书救国之事,这就给了他一个梳理个人经历、表达内心想法的机会。他所写的文章大体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抗日救国,人人有责,学生并无例外,学生不可闭门死读书,不问国事。游行喊口号,能唤醒国人的觉悟,但还要采取多种样法,加强抗日宣传,激发人心,用行动推动政府……”这一年,他虚岁才十四。这篇文章表明,张加洛的内心世界正在准备着与更广大的世界建立联系,所需要的就是一个适当的环境。

这个环境在他上中学时便出现了。从成长阶段来看,中学时期的张加洛已从少儿时代转入青少年时代,属于他个人的思想观念正在形成之中,而且产生了将思想付诸实践的愿望。如果说,在少儿时代,有关抗日、救国、共产党等等的言论是通过别人的宣传而进入自己的头脑,那么,到中学时代,他就主动地、积极地去寻找有关的书籍、刊物、资料,充实自己的头脑,这符合他这个年龄的人的特点,所以,从他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很多热血青年学生共有的特点:阅读进步刊物,讨论时局,写文章、诗歌,发传单,贴标语,宣传抗日救国,建立学生组织,发动罢课请愿,乃至号召抵制日货,等等。

然而,张加洛在中学时代有两件个性化的事情仍然值得我们的注意。

一是他的本族高年级同学,地下党员张烈对他的影响。他说,“我们俩常在一起议论时局。张烈1932年已是共产党了,但他没有向我透露,我是受他的灌输,产生了政治倾向。”正是张烈把张加洛发展为中共党员。我从张加洛的回忆录中还特别注意到他写下的这几行字,他说,“曾有半年光景,我们两个形影相伴,或在他家,或在我家,几乎天天碰头,还常到村西崖下阴阳地(即台田)沟渠之间捉毛蟹,或走游田野、海滨。那里一片宁静,连续或间歇的闷沉炮声,却不时地从南面传来。”这是两个年轻人情投意合的真实写照,政治理想与日常生活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青少年时代形成的这种密切关系对人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在他们的关系里,共产党员张烈果然影响了张加洛的政治倾向,而张加洛的内心世界是否也已准备好接受这样的政治倾向呢?我以为是。回到张加洛的少儿时代,我们知道他有过一个“自诩共产党”的舅舅。而到青少年时代,他又有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做同学朋友。在他的人生中,一再出现与他关系亲密的类似人物,一定加深了他对共产党的记忆和对共产党人的好感。

二是冯玉祥将军来校视察。冯将军主张抗日,这是张加洛从小就知道的。他说,“我在黑河道立小学读高小时,见到过他的画像,一模一样”。这一次亲眼见到冯将军,也是加深了儿时的记忆,张加洛在描写冯将军来校视察的一段文字,不时流露出对冯将军的敬仰和赞美之辞。视察结束时,学校有一个合影,在一大片人参加的合影中,张加洛“就坐在他的左侧”。可见,冯将军主张抗日,在张加洛的心目中有一定的位置。

中学时代,张加洛加入了共产党,至此,他的个人命运已完全融入时势。他后来受党组织的委派,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建立民主政府,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功绩。然而,他个人的经历和选择,也是我们必须加以关注的。“时势造英雄”,这当然是一条真理,但这只讲到客观的一面。从主观方面来说,我们还要认识到,顺势而为,方能成为英雄。

张加洛将军早期的革命经历,正是这两方面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生动故事。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闻推荐

台湾游客组团来烟“过大年”, 春节假期全市接待游客2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亿元

YMG记者赖皓阳春节期间,烟台市贺年会、城市月月休闲汇推出了80多项旅游休闲产品和活动,全市假日旅游市场产品供给丰富、消费活跃兴旺、氛围喜庆浓郁。全市共接待游...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时势与英雄, ———读《老将军张加洛革命文献暨书画作品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