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莱州新闻 > 正文

吟诗作文呼朋引伴, 八旬老阿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来源:烟台晚报 2016-10-01 11:52   https://www.yybnet.net/

主持人:YMG记者孙朝军摄影报道热线电话:6631259

2011年9月,时年81岁的老太太杜培萱阿姨写下了第一首诗:“莫道桑榆晚,诗山亦敢攀。吟朋共携手,志者到云端。”

从那以后,杜阿姨诗路花语,4年多来,写下了百余首诗,记录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为国家大事而感怀,或咏物言志,亦赞朋颂友……在她的笔记本上,左上角一行小字为“学诗·草稿”,中间写的是“走过历史·留下证词(2011.9--)”

你可曾想象,这位阿姨左眼视力几近为零,右眼视力也不好,戴着老花镜伏案写作是何等的困难。而也就是这位老人,在痛失老伴的打击后曾经闭门不出,是在好姐妹的帮助下打开心结。如今,阿姨和老姐妹们同读老年大学,许多诗作也已发表,她还在不断地为《烟台晚报》投稿,为《老照片》投稿。老姐妹们纷纷对杜阿姨竖起大拇指。

采访时,杜阿姨特意请来自己在老年大学的好朋友修玉敏和崔淑香。她说感谢这些“大学同学”,是这些好姐妹让她的晚年有了更多的乐趣,除了表达感激之情,杜阿姨还说老年人就是应该组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看老照片追忆历史

第一次见到杜阿姨是在今年9月20日。那天,《老照片》主编冯克力先生在烟台举行了读者见面会,满头银发的杜阿姨在女儿和外甥女的陪伴下来到现场。在聆听了冯主编的讲座后,杜阿姨称她拥有所有的已经出版的《老照片》,并拿出一张照片,上写“烟台市农学院全体教职员合影留念”。

这张照片引起了冯主编的兴趣,他希望老人将那段历史展示给人们看。后来,杜阿姨写成《烟台曾有个农学院》,刊登在《烟台晚报》上。杜阿姨说那所大学仅存活了3年,很多人都不记得它了,希望能与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有更多的交流。而就在那篇文章见诸报端,许多老同学给杜阿姨打来电话,12月8日,这些老友们聚集在杜阿姨家里畅聊一天,共同回忆了烟台农学院的点点滴滴,也针对那篇文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采访杜阿姨时,记者惊讶于她的记性,她对50多年前的事情都如数家珍,当看着杜阿姨一路小跑地屋里屋外端茶水拿水果招待客人时,旁边她的好朋友都不由地感叹:“这老人精神真好,记性也好。”

杜阿姨说萌生写作想法是源于冯主编的一篇文章,冯主编在《无处不在的“老照片”》里写道:难怪面对这些废弃多年的楼舍,莫名地,我竟有了在观看老照片的感受,试图从中想见楼舍的主人们彼时生活之种种……

杜阿姨家里珍藏有许多老照片,当然更多的是她脑海里对当时历史的种种记忆,杜阿姨说她想写写当时的生活,这就像是她在“草稿”封面上写的那样———“走过历史,留下证词”。

学写诗词兴趣盎然

2015年11月5日,烟台市老年大学诗友会租车赴莱州寒同山采风,杜阿姨回到家后赋诗二首:

(一)“斑斓尽染寒同山,酷似巨幅国画悬。绘就宏图民众盼,浩然筑梦壮尧天。”

(二)“枫火丛林游客酷,慕名观赏走云崖。秋浓不逊春花艳,友谊诗情醉到家。”

后来,杜阿姨在“注”中写到,寒同山位于莱州市区南郊,在半山腰崖壁上,有一人工开凿的石窟,系莱州市保护文物“寒同山石窟”,又名神仙洞。是道教养生修炼之地。石窟上下两层,共六个洞,洞内供奉道家诸仙石雕像36尊。逢旧历三月三举办山会时,热闹非凡。杜阿姨觉得第二首诗写得不是很满意,为了平仄相对,她而后又写了第三首诗:

(三)“寒同山林秋染红,寻诗骚客醉心倾。秋浓不逊春花艳,笑迓丹枫又送行。”杜阿姨说现在写格律诗要求挺严格的,既要继承发展,但还要遵循基本的格律,这对于没有学过汉语拼音的杜阿姨来说更难了。每写一首诗,除了平仄相对,还要充满意境,这可不是一日之功。

2013年5月4日,当年烟台小钢联老友相聚,杜阿姨写了《喜相逢》:峥嵘岁月港城聚,弹指挥间已妪翁。淡水浅斟情谊厚,夕阳霞蔚乐融融。

杜阿姨还为孙女外孙写了不少的励志诗。当看到老同学命途多舛,杜阿姨为其写了一首《骆驼》:身为韩海舟,万难不低头。踏破茫茫路,心中有绿洲。

不仅如此,在杜阿姨的诗词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百余首诗,上到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下到小区内的紫薇花,杜阿姨都会有感而发,非常欣喜地为其赋诗一首,由此可见杜阿姨对生活的热爱程度。

说到这些,杜阿姨非常感谢同为老年大学诗词班的好同学兼好邻居、好姐妹修玉敏。

感谢好友互助前行

采访的时候,杜阿姨给记者读了一篇文章文《魅力老人》,此文就是为感谢修玉敏所作。

在2010年,杜阿姨连失亲人,郁郁成疾,感觉一切似乎都到了尽头。这时候,修玉敏出现了,她不顾自己哮喘等疾病缠身,朝夕陪伴着杜阿姨,帮她迈开了走出家门的重要一步。

修玉敏爱好摄影,经常不辞辛苦地跑遍各个公园,特别是在牡丹、芍药、月季、郁金香、荷花等各种花卉的盛花期。看到杜阿姨郁郁寡欢,修玉敏便约上几位老友,和杜阿姨一起散步健身,爬山观海逛公园,将杜阿姨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镜头里。一年后,修玉敏见杜阿姨精神好转,就把她带到老年大学诗词班去寻乐。这些年来,杜阿姨交到了好朋友,收获了快乐,学会了格律诗的基础知识。而这些好友们继续结伴同行,一起走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杜阿姨在《魅力老人》中写道:“她已近故心之年,瘦弱羸病之躯,近1.7米的个儿,体重还不过百,还得不时地吃中药调理调理。她的魅力在于好学,有毅力,助人为乐。在我们小区里,谁提起她都会竖大拇指。退休后即到老年大学学习,学了不少的技艺。在她的影响下,我们这个单元楼里共八户,四户是老龄家庭,现有五位老人上了老年大学。她学以致用,用所学为大家服务……她将收集起来的广告废纸、扑克牌等,折叠成工艺品送给老友们,既是小盛器,又是美丽的艺术品,她用易拉罐做的挂品,各种生灵栩栩如生。不少向她求教者,她都不厌其烦地手把手地教……在我近年来的影集里,大都是她为我记录了‘枝老迎朝露,花香醉晚风\’的生活,也是我俩结下永恒友谊的见证……”

杜阿姨说,在诗词班里,只要有集体活动,修玉敏便举起相机,给大伙留下珍贵的记忆。然后赠予每人集体照或个人照,吟友们称她为“义务摄影师”。在杜阿姨满含深情地读文章时,修玉敏连说“我没多大功劳啊,这些都是老姐妹应该做的,不过这个老太太(杜阿姨)自己真要强呐。”

写下预嘱超然洒脱

人之既老,有些话题不想去触碰,但有些话题也不可避免地谈及。当人之大限将至时,是选择插管、上呼吸机等竭尽全力地去挽救生命,还是放弃一切生命维持措施,有尊严、无痛苦地死亡?这一点,杜阿姨也丝毫没有避讳,她说已经为儿女写下了生前预嘱。杜阿姨说有此想法是缘于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的号召。十年前,一批由政府工作人员、医学界和学术界人士组成的志愿者建立了专门探讨死亡问题的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并推出了中国首个民间“生前预嘱”文本。该文本总的嘱咐原则是,如果自己因病或因伤导致身体处于“不可逆转的昏迷状态”、“持续植物状态”或“生命末期”,不管是用何种医疗措施,死亡来临时间都不会超过6个月,而所有的生命支持治疗的作用只是在延长几天寿命而存活毫无质量时,希望停止救治。作为网站创建人之一的罗点点说“人在身体健康时从容地考虑和安排自己的身后事,适用于各种年龄”。

杜阿姨说已经为儿女留下了生前预嘱,如果大夫诊断说有不可治愈的疾病,一定不能进ICU;不去做没有效果的治疗,一定不能浪费国家的医疗资源……言谈之间,足以觉察出老人的豁达。

一下午的采访,房间内笑声不断。聊起当年,想及现在,杜阿姨都觉得有很多的事要做,她还要写家事,还要为《老照片》写文章,还要赋诗咏志。这让我想起了唐代刘禹锡留下的著名诗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新闻推荐

农村贫困学生学前至普高学杂费全免

本报讯(YMG记者徐峰)3月16日至17日,全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会议暨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现场会在莱州市召开。会议提出将从今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免除农村贫困家庭适...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吟诗作文呼朋引伴, 八旬老阿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