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YMG记者李泉江)“过去的一年,烟台市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烟台市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抓好各项为民服务工程,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昨天上午,烟台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副市长徐少宁从六个方面通报了烟台市去年民生保障工作情况。
民政1.3万五保老人养老问题得以解决
2014年,烟台市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低保审批程序,完善物价上涨与保障标准调整联动机制,县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507元和276元。开展“阳光低保”专项整治活动,全市共复核低保对象15.1万多人,退出3.5万多人,新增8500多人。全面推行农村五保供养三级联保机制,落实五保供养金6720.6万元,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县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7164元和4129元,集中供养率达到77%,1.3万多名五保老人养老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完善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机制,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试点,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4986万元,直接救助困难群众6.26万人次,资助参保参合16.2万多人次。继续做好对困难群众集中救助活动,发放救助金5670多万元、救助22.9万多人次。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机构数和床位数均居全省前列。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发展养老产业,龙口南山养生谷、磁山颐生苑老年公寓、莱州市桃源山庄老年公寓等一批养老产业项目已投入使用,20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正在加快建设。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等发展到645处,建成10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入网老年人达到6.4万户。出台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并按照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780元、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1300元的标准落实了孤儿保障资金,全市692名孤儿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全市累计捐款1亿多元,募集救助物资资金9603万元,组织实施“慈善爱心桥”、“突发性困难救助”等22个救助项目。烟台市再次荣获“全国公益慈善百强城市”称号。做好优待抚恤工作,按时足额发放优抚对象抚恤、定期生活补助等5亿多元,兑现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2亿元。
教育全市累计配备标准校车937辆
2014年,烟台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列入“为民服务实事”,开工建设校舍84.4万平方米,改造旱厕203个,建设食堂166个,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推进“211”工程,80%的农村学校告别了“土炉子”取暖方式。“班班通”工程在全省率先基本完成,覆盖面达98.3%。累计配备标准校车937辆,12个县市区为义务教育段学生配发免费学生装。共有8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在全省处于前列。
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133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交付使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学生课业负担减轻。职业教育就业率达到99%以上,为社会输送5万多名技能型人才。建立健全家庭困难学生救助体系,发放资金1.8亿元,资助困难学生10余万人。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烟台市被列为全国教育装备综合改革试验区,确定为全省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市。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烟台学校在高新区落地,烟台二中高中部东迁并在六区招生;实质性合并莱阳师范和蓬莱师范,组建烟台高级师范学校,加挂“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牌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何晓波摄影报道)昨天,在莱州市郭家店镇一处风力发电施工现场,农民工肖某准备攀爬35千伏高压电铁塔,称要去拆下由他们施工建造的风力发电机硕大的“电扇叶”,...
莱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