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 龙口新闻 莱阳新闻 莱州新闻 蓬莱新闻 招远新闻 栖霞新闻 海阳新闻 长岛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烟台市 > 莱州新闻 > 正文

胶东纪胜, 东海神庙遗址

来源:烟台晚报 2016-08-19 09:25   https://www.yybnet.net/

YMG 记者李鑫通讯员王杨摄影报道

莱州东海神庙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迹,传承千年香火不衰,历朝历代君王都曾前往祭祀海神。如今,东海神庙虽仅存遗迹,但仍具有特殊的文化地位。

一点遗迹见证昔日辉煌

在一片杨树林的怀抱中,东海神庙遗址一抹红墙分外显眼。海风吹拂下,“高照”(旗杆,也称篙招)的幡旗猎猎作响。千百年来,出海的渔民就是以此为指引找寻回家的路。

从院门口北望,可见一座“东海神庙”木牌坊。同行的海庙姜家村委委员姜一合告诉记者,这是近几年随着海庙祭祀活动的重新兴起,村民们捐款修建的。院门两侧的地基和散落的柱子基座,隐约可见庙宇昔日的壮观。“那里是保存下来的唯一一段庙墙。”姜一合指着左前方一段灰色的墙壁说。这段庙墙也是目前东海神庙遗址保存最完整的地面建筑了。

徐步前行,两块缚着红绸的巨石引人注目。据称此为石刻龙子赑屃,外貌已难辨。

木牌坊屹立处,曾是东海神庙的主要建筑———海神大殿所在处,一块块精美的大理石柱子基座较它处更显宽大、精美。石桌、石龛、东海之神坐像,都是近年新立的,只有驮载海神殿石碑的石龟为原物。

大殿之后为后碑亭,为康熙四年所立,西侧一只石狗端坐,原为孙母祠所在,俗称孙妈妈庙。宋太祖赵匡胤曾受“打狗孙妈妈”一饭之恩,留下“饿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的俗语和这座庙宇。如今庙宇不存,石狗也是近年仿制的。

再往后,原为娘娘庙,供奉天妃娘娘,建于宋代,今仅存地基和柱基。娘娘庙之东北,建有蠡勺亭,俗称望海楼,是海庙最高点,登其上可尽览东海胜景,如今也只剩下土台高耸。

沿观海楼东侧下行回走,东南原有风云雷雨祠,内有风、云、雷、雨四神之像,再有道官厅、府道厅等,也都仅存石基。在大门口西侧的门房里,保存着大小十多块残碑,精美的石刻、隽永的铭文,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莱州市千佛阁内,有一对高约2米、体形巨大的石狮,因风化严重,已成灰黑色。它们,曾是东海神庙的看门石狮。为了加强保护,莱州市将东海神庙的一些遗留物安放在千佛阁,集中保护。

传承千年“国庙”地位殊显

历史上,莱东海神庙曾为皇家祭祀东海神的场所。莱州市博物馆研究员刘国庆介绍说,据《海庙祀典考》、《旧唐书》、《新五代史》、《宋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等史籍记载,莱州东海神庙皇家祭祀始自唐代,自宋代已成定制,明清两代尤为重视,至清光绪十六年最后一次祭海,有文字记载的帝王祭海共有81次,沿袭千年之久。由此可见东海神庙地位殊显,堪称“国庙”。每次祭祀活动之后,都要勒碑纪铭,久之,庙内古碑林立。宋代《新修大宋广德王庙碑记》对于东海神庙之宏伟有记载,宋之后,东海神庙屡遭破坏,屡次重修。

东海神庙创建年代,史无详载。据考,西汉时已建有海水祠。古人崇拜大海,据称,东海神庙选址是经过精心测算的(对应危星、虚星之间),古人相信,在这个位置祭海为最佳。

北宋天宝六年(973年),东海神庙在前代基础上大修,从此规模初具。民间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当年落难莱州,在海水祠躲过敌兵追杀,发愿若得生还,定将庙宇重修。其后他果然践诺,派大将郑子明到莱州重修东海神庙,每岁春秋或遇国家大事,则派官员前来祭海。元明两代继续增建,至明成化末已成巨观。然而,明正德七年(1512年),庙宇不幸毁于战火。嘉靖、万历两朝再次重新扩建,至清代历朝又不断修缮、增置,民国十四年(1925年),又重修了庙内蠡勺亭。历经数代精心修葺扩建,东海神庙成为一组占地广阔,规模宏大,布局井然,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体。

82岁的当地老人姜积财告诉记者,他年少时,每次经过海庙都有说不出的敬畏之情,“海神大像能有10多米高,离着老远就能看见。”据记载,历史上的东海神庙三进院落,中为大殿,后为寝殿。大门前设有高高的旗杆,三门四柱白石坊上横书正楷大字“朝宗”二字。两旁古槐参天。布满门钉的朱漆大门口,石狮蹲立两侧,门内迎面八角御书亭。后又有戟门。穿过戟门又有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的御书亭,亭内藏有清康熙皇帝御书“海天浴日”等历代碑刻三十余通。御书亭前方、东南建有钟楼,西南建有鼓楼,两侧东西各有廊庑九间,“塑海山云龙之像”或绘壁画。御书亭后面即为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黄琉璃瓦覆顶,蓝绿紫色剪边。檐下二巨匾横悬。上匾“万派朝宗”四个楷书大字为乾隆皇帝御笔亲书。殿内正中供奉着东海龙王之像。塑像高大端庄,威严肃穆。身侧有两侍童,前面两侧有“左辅右弼”二臣,另有巡海夜叉二神将。大殿四壁则有彩绘海神龙王“出宫入跸图”,描绘海神龙王出宫行雨,海神龙王乘御辇发号施令,风婆、闪光娘娘、雷公、雨师诸神一齐施展神威,行雨完毕,诸神将簇拥海神龙王凯旋而归。这就是被称为掖县“八大胜景”之一的“海神画壁”。壁画场面宏大,气魄雄伟,众神形态各异,造型威武生动,世传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手笔。也有人说为掖县画家徐青洽所画。

一年四回民间大赶庙会

皇家重视祭海,民间亦然。海庙姜家村刘善基、姜积财等老人回忆,沿海居民崇拜海龙王,把它当做海神。每年阴历正月十八、四月初三、六月十三、十月初三,为祭海神之日,民间大赶庙会(也称“赶海庙”),堪称当地一件盛事。民谣曰:“正月十八,海庙万树芽始发,春风百帆遍天涯;四月初三,春潮如烟,百鱼上滩;六月十三,求雨祭天,雷公闪电;十月初三,秋风肥蟹到海边,斜阳鱼虾满船归”。

旧时赶海庙,有这样一番热闹情景:“海庙远近环集如市,楼船花艇,小舟大舸,连泊十余里,有不得靠岸者,架长篙接木板作桥,越数十重船以渡,其船尾必竖进香灯笼,入夜明烛万艘与海浪辉映,管弦呕哑,嘈杂竞十余夕。连声爆竹,起火通宵,登舻而望,真天宫海市不是过矣……”更有“四乡民众白天祭神营商、诗文会友、款待亲朋,晚上听戏娱乐,渔歌唱晚……”赶海庙,称得上是民间的狂欢节,这种人人参与、全民娱乐的盛景,令亲历者终生难忘。

祭海又兴神庙有望重建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东海神庙的祭祀活动走向衰落。1946年秋,解放战争初,国民党军队第二次进攻胶东前夕,为防止敌人在庙内安据点,地方区中队组织民工将其拆毁,而庙里的古代碑刻也都遗失殆尽。

庙宇拆毁,庙祀终止,但一年四次赶海庙的习惯,仍在民间盛行。近几年,当地民众重新自发组织起大规模的祭拜活动,规模一年胜似一年。

目前,东海神庙的民俗拜祭活动,由永安路街道海庙姜家村新任党总支、村委会主办,沿海养殖户及当地群众上万人参加。主办者有意以东海神庙为核心,将游乐、民间工艺、美食、民俗拜祭等活动结合起来,全面展示海庙的民俗文化。

另据了解,当地政府已将东海神庙确定为重点保护遗址,并谋划在原址上重建东海神庙。此外,海庙及周边整体开发也在规划推进中。

新闻推荐

男子割腕自杀持刀拒绝救助, 20分钟后被民警夺刀制服

本报讯(YMG记者李鑫通讯员滕宁宁杨荣波)2日下午,莱州市公安局海庙口边防派出所接到110指令,称辖区海庙后一工厂内有人割腕轻生,并且手握尖刀,情绪极其不稳...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胶东纪胜, 东海神庙遗址)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