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故事
■人物
烟台市胶东文化研究会协办
程皓撰文/供图
1969年3月,一所名为“慰亲幼稚园”的幼儿教育机构在宝岛台湾南部的高雄市鼓山区开始招生。鲜为人知的是,该幼稚园的创办人、园长祝画澄女士,是从胶东大地、莱州湾畔走出去的台湾著名女教育家,其创办幼稚园的初衷是为了弥补当年母亲在家乡山东掖县(今莱州)办学未果的遗憾。
祝画澄,字学舫,1921年12月29日出生于山东掖县祝家村(今属莱州市沙河镇)一户小康之家。祝家村是民国时期大军阀、山东督办、“义威上将军”张宗昌的故里,张宗昌在任期间,重用掖县籍人士,祝画澄的父亲祝祥公,即曾在张部担任过军职。
祝祥公娶妻孙氏,秉性温婉,贤名远播,尤其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祝画澄自幼天资聪颖,在母亲的严格督导下,刻苦攻读,中学毕业后,于1941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今北京师范大学)。其母期望她学成后返回掖县,办学兴教,造福桑梓,惜当时掖县大部沦入日寇之手,未能如愿。
1946年,即大学毕业后次年,祝画澄经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沈鸿烈介绍,与湖北利川籍海军军官、土家族人牟秉钊结婚。牟秉钊比祝画澄大五岁,是辛亥革命志士牟鸿勋之子,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航海专科学校,抗战后期曾先后被派赴欧洲和澳洲,参加过对德、对日作战。这一时期的祝画澄,曾先后担任世界红十字总会青岛分会慈济女子小学校长、青岛市东莱中学教务主任等职,为推动青岛市的慈善事业和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1949年,牟秉钊、祝画澄夫妇随国民党海军去往台湾,定居高雄市左营区,牟秉钊长期在台湾海军服役,后来官拜“中将”。1955年起,祝画澄执教于高雄市第七中学,前后凡十年,她奉献教职,呕心沥血,多次荣获“优良教师奖”,深受广大师生和家长爱戴。1965年,高雄市政府考虑到祝画澄的才华和威望,将筹建屏山国民小学的重任交付给她,并委任她为该校校长。为此,祝画澄奔波协调,辛劳备极。第二年,学校终于在半屏山下落成,目睹巍巍校舍,莘莘学子,祝画澄宽慰之余,也赢得了高雄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1957年,祝画澄被任命为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首位女性督学,她巾帼不让须眉,任内积极改进教学,贡献良多,好评如潮。
1967年12月,祝画澄步入政坛,以高票当选为高雄市议会第七届议员,1977年11月又当选为台湾省议会第六届议员,她以学者姿态问政,守正不阿,以理服人,被当时的新闻界称作“议坛奇才”,高雄市议会曾专门颁赠她“浊世清流”银牌以示表彰。期间,祝画澄创办“慰亲幼稚园”,设有绘画、舞蹈、音乐等班,前后招生十余年,受惠幼童不计其数。
1993年6月18日,祝画澄在台湾病逝,终年73岁。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朱凤梅YMG记者刘锡新)“今天是我们青菜椒蔬菜大棚第一次采摘,采摘的3000多斤青菜椒全部发往寿光,批发价5元/斤,这也是我们自去年建设六个蔬菜的首次采摘,...
莱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