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王汝玲,不见了。”昨天一大早,龙口市芦头镇芦头村60岁的王惠敏和51岁的王景梅突然发现,几乎天天和她们一起跳舞的老搭档一大早就“失踪”了,立马“举报”到了69岁的村关工委主任王功先那里。
听到这个消息,王功先哈哈大笑:“大家别担心,王汝玲没失踪,她镀金去啦。”原来,王汝玲背着一起跳舞的姐妹们,“跑”到南山老年大学继续学习舞蹈去了。王功先告诉记者,村民们跳舞的热情源于村里建了文化大院,从1999年开始,芦头村先后投资建成了幼儿园、敬老院和文化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达到16000平方米。
踏访芦头村文化大院,记者发现大院坐落在新村的东南部,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凝聚着芦头人的艺术构思———露天舞池干净宽敞,戏楼精致典雅,园林中央的七层观赏塔可俯瞰全村,美丽的村容村貌尽收眼底。村中绿树掩映,鸟语花香,一派亮丽迷人的田园风光。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斥资180多万元建成的二层楼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端庄气派,文化气息浓郁,成为目前胶东地区乃至山东省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村办文化娱乐设施。“我们这里配备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80台套,每天吸引着大批村民健身娱乐,提高了生活品位。”村党总支书记王景峰告诉记者,“这里的棋牌室、健身操场、台球室、乒乓球室、网球场满足了村民日益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中心还开辟藏书达万册的图书馆,购置了12台电脑,创建了电子阅览室,成了村里年轻人经常光顾的场所。阅览室成立后,村里很多年轻人把午觉都免了,学习的劲头让人肃然起敬。”
芦头村文化大院的建成,不仅方便了本村660户1914名村民,更惠及到周边村庄。距离芦头村2公里的前店村民王美云,以及1公里之外的香坊村村民孙琪美和李万英高兴地说,她们都是外村人,但依然可以到文化大院学习跳舞,每天晚上的7:30-9:00,除了刮风下雨,都是她们“雷打不动”的舞蹈时间。王景梅告诉记者,她家里人都希望她到城市里居住,可她就是不干,她更喜欢“在农村里过城里人的生活”。
王景梅的“滋润”,代表了芦头村人的愿景———在殷实生活基础上,追求富足的精神享受。据悉,芦头村有村办企业2处,民营企业11处。仅2010年,全村就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1亿元,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8亿元,实现利税20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0元。每年,村里拿出500万元,村民的电视收视、自来水、净化水、新农合、新农保等费用由村集体统一负担。对6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村民每人每年分别发放生活补助1200元和3200元。每年拿出20万元,对困难、重病村民进行救助。全村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了生活富裕、村风文明、和谐稳定的新风尚。
谈起芦头村,芦头镇党委副书记郭志栋很自豪:“芦头村不仅经济带了好头,文化更是首屈一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且抓得很坚实。”的确,作为获得“山东省精神文明村镇”、“山东省幸福村”、“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村”、“山东省小康示范村”、“美在家庭示范村”等殊荣的芦头村,正如一颗明珠,在美丽富饶、充满生机活力的胶东半岛熠熠生辉,其特色鲜明的文化大院,更呈蓬勃之势带领全村人民舞翩跹。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龙口记者王文武通讯员衍卫克义)“好,就在这儿建基地!”近日,考察完龙口市石良镇石山、张家山,张裕集团决定在石良镇建设万亩顶端葡萄基地。该基...
龙口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龙口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