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王彤瑞益文昊玲玉YMG记者云鹏)龙口市七甲镇,是一个纯山区乡镇,坐落在方圆近百平方公里的之莱山生态保护区内,是龙口境内最大的水源涵养地。在这样一个多山少地、工业项目严格受限的大环境下,该镇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靠山“吃”山,把山字产业做成一篇大文章。2011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80元。
在农村,想破解集体经济收入瓶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七甲镇庙曲家村,一个名叫“佳益种养殖合作社”的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后,带给村民最直接的变化就是让村边的荒土坡变了模样:一层层新平整的梯田上种满了沙果、君迁子等果树,简直就是一座“花果山”。
43岁的果树管理员王忠献介绍说:“这一片就是我们村合作社今年新开发的‘百果园\’,主要种植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四季都不断档。”他告诉记者,百果园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集游园观赏、休闲品尝、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大型果品种植、采摘园,游人至此可赏可游,可摘可品。
村企共建合作社目前颇为常见,但村集体办合作社就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政策支持。对此,七甲镇党委书记王久勇说:“山区土地是寸土寸金,要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就要摆脱长期分散、无组织状态的农民生产模式,变单个弱势力量为整体团队力量,为此,我们引导庙曲家村通过土地整理、农民入股等方式成立了佳益种养殖合作社”。
据了解,该村合作社成立后,该村入股股民受益实行保底分红和视效益再浮动分红的两段式分配制,每年年底股民将会得到每股600元分红。目前该村群众土地已全部入股,达700多亩。
同时,围绕提高农业产出效益,该镇突出抓好果品改良、生姜种植、山东梨培育等特色农业产业,培育出山东“长把梨”、七甲“绿色山鸡”等特色品牌,实现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今年以来,由于市场行情影响,当地大姜价格一路走低,大部分姜农叫苦连天。但在七甲镇大草屋村,姜民们却个个笑逐颜开:到该村买姜的人络绎不绝,而且价格是其他地价格的3-4倍。记者发现这里的姜比平时见到的大姜个头明显小很多。“这是我们村的特产小草姜,个头小,味儿足,虽然产量低,但一点不愁销路!”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在楠告诉记者,全村1000多人中有90%是姜农,主要种植小草姜品种,销往工厂加工姜粉,虽然产量较低,但是价格远高于其他大姜品种。
此外,该镇还充分利用山区资源,大做生态旅游文章,把生态旅游作为促进经济发展、为民增富的主要抓手。从2010年开始,启动了王屋山生态旅游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打造集种养殖、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游产业。短短两年时间,景区内已建成3处木餐厅、10间竹茶社,拥有9375平方米的滑草场,建成了40亩有机绿茶园和30亩枸杞园等采摘园。据介绍,今年该镇将继续投资500万元,建设3000平方米的接待中心和拓展训练营,建成后,利税将达200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YMG记者何晓波通讯员宋君)昨天,在龙口市港城大道秋林岗路口处,头一晚喝下十余瓶啤酒的刘某满以为经过一夜便没事了,结果还是被警察查出血液中含酒精...
龙口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龙口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